今年两会这些就业话题能不能“议”好你的心病?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邵未来 发布时间:2021-03-11 13:43

摘要: 今年的全国两会,有不少关于职工、就业的提案颇受关注。

今年的全国两会,有不少关于职工、就业的提案颇受关注。


1、重视并解决“超时加班”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吕国泉建议:目前,加班现象在某些行业甚至普遍制度化和严重超时化,涉及人群广泛,对劳动者身心健康不利,应当引起足够关注。他指出,“超时加班与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不相符,与国家提倡的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也脱节。希望‘两高’像重视治理欠薪一样,重视解决超时加班问题。”

“高质量发展是一场耐力赛。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不仅是这场比赛的推动力,也应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和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才是创造价值和利润的正确路径。”吕国泉委员的话得到多位委员赞同。


2、“拿出工匠精神来培养技术工人”

“立足新时代,要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技能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对技术工人的技能培训,政府、企业、职业院校都很重视,并且力度在持续加大,但仍有待加强和改进。”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许振超建议,改革技工培训模式、更新培训理念。


3、以进城农民工为重点,加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提议,加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对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应当提出并实现在今后十到十五年时间使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的目标。总数2亿多的进城农民工,是现阶段最有可能由较低收入水平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建议以进城农民工为重点,采取多方面政策措施,力争在一定时间内使其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4、完善男性陪产假法律制度,增加带薪育儿假等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金李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男性陪产假法律制度。“男性陪产假制度可以提升妇女生育意愿,确保人口政策的顺利实施,使经济社会稳定有序发展。”此外,男性陪产假制度可以缓解育龄女性面临的“生育”和“晋升”的两难抉择,减轻社会对女性就业的歧视,减轻女性生育负担,平衡生理性别差异对劳动力的影响,而且改变部分领导对于女性就业者的职场升迁的歧视。

同时,全国人大代表冷友斌建议围绕生育家庭,建立儿童早期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在儿童0-3岁期间,设定夫妻双方的带薪育儿假期;对于生育二胎的家庭,适当增加带薪育儿假期的天数,并通过减免个人所得税和其他财政手段,在经济上提供一定的支持。”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段俊表示,增加独生子女看护假每年不少于20天。“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已是众多“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5、建议优先考虑高技术人才延迟退休

对于延迟退休的问题,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提议,优先考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延迟退休,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退休时间给予更大幅度的自主选择权。崔向群认为,目前的高技术人才普遍具有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年龄普遍在30岁左右,还有不少人有2年左右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经历。出国留学人员在国外接受专业技术教育的时间更长。相比之下,博士学位人员比本科学历人员参加工作时间至少晚6-8年,“如果60岁退休,为国家服务的时间只有30年左右,加上需要积累经验的时间,为国家服务的时间缩短了1/5左右。如果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经验最为丰富且年富力强之时退休,明显是对国家专业人才培养巨大投入的严重浪费。”


6、为劳动者构筑职业健康屏障刻不容缓

连日来,在讨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时,“健康”成为代表委员们反复提及的关键词。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对职业健康给予了特别关注,呼吁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保护。

“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对维护全体劳动者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念沙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关心关爱职工身心健康》的提案,呼吁认真落实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并为职工建立职业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机关、企事业单位试点建设。有关部门要强化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督促企业改善劳动者作业环境,加强劳动保护和职业卫生监督检查。

7、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

全国人大代表、编剧蒋胜男建议,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她表示,35岁是一个人做事业最好的黄金年华,也正处在一个艰难的人生阶段,上有老下有小。很多35岁以上者在二次就业时遇到年龄歧视。工作不应该有这种歧视,最重要的是看人的能力和认真工作的态度。

公务员考试应该限制年龄吗?在热议中,多数网友选择了“行业不该有年龄限制”。不少网友表示,35岁更加稳重成熟,更能胜任工作。还有网友担心对年轻人就业造成压力。也有网友建议,取消专业限制和性别限制。


8、“平台+个人”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

“外卖员享不享受年假?”“网络主播的加班费怎么算?”“女网约车司机怎么休孕产假?”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左右。他们关心的这些问题,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小荣指出,下一步,最高法将在广泛调研和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审理外卖快递等相关案件的司法解释。“这是个好消息。”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鸢都英合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明芹表示,“这从立法层面给了灵活就业群体更硬气的保障。接下来,执法监管也要跟上。”

9、建议春节假期延长到10天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每个家庭团聚的日子。“现行春节七天的假期短了,延长春节假期非常有必要。”全国人大代表李小莉说,春节期间大量人口集中出行,对交通、旅游资源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巨大挑战,超出资源对应的合理人口规模,安全隐患大大增加,交通拥堵让人苦不堪言,安全事故也会增多。


10、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让入学到入职无缝切换。

今年年初,人社部网站发布的中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中,36个属生产制造及相关人员。如何破解制造业技术工人紧缺这一难题?全国政协委员许启建议: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让入学到入职无缝切换。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北京去年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

数字服务平台也是稳就业重要“蓄水...

劳动时评|劳动机会不应在35岁被...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