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对下属心存不满,西安一家公司高管竟用烟头烫其脸部!此事一经披露,立马引发热议和社会广泛关注。
毫无疑问,这是一起严重的职场暴力行为。于情于理,都应对此予以斥责;于法于规,都应严惩肇事者。
事实上,上级赤裸裸的言语挑衅、谩骂、讥讽,并非第一次曝光。而诸如业绩完不成就处罚跑步、吃辣条、自我批判甚至打骂等,也并不罕见。
让许多劳动者关心的是,明明大家都对职场暴力“说不”,可为何这一现象为何会管不住,屡屡“横行”于职场之中呢?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公司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错乱”。职位自然有高下,人格却生而平等。可在部分企业内部,将职场当做战场,视下属为工具,把尊重职工完全抛在了脑后,长此以往,这种堪称“毒瘤”的企业文化自然会带来负面影响。
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则是员工往往诉求无门。此次“烫脸事件”,员工报警之后,当事人涉嫌故意伤害罪被刑事拘留。可值得关注的是,当事人曾于事发当晚就向公司高层反馈了这件事情,高层表示回头会调查处理,但之后就没有了下文。
要知道,并非所有的职场暴力都能有明显证据。现实情况也是,绝大多数劳动者在遭遇职场暴力后,一方面苦于难取证,另一方面往往投诉无果,只能忍气吞声,“大事化小”,最终不了了之。
劳动者是时代进步的推动者,也应是发展成果的获益者。总书记就曾指出,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不尊重劳动者,无视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公平正义”从何谈起,“体面劳动”从何而来?因此,对于职场暴力行为,不仅要理直气壮地“说不”,更要抓铁有痕地 “严惩”。
政府职能和监管部门要重视每一起关于职场暴力的投诉,对于严重伤害职工人身安全的,要依法依规予以“严惩”,曝光相关案例形成震慑作用。只有加大法律保障力度,持续降低劳动者维权门槛,才能让劳动者有说“不”的勇气。
企业要建立健全工会组织和相关机构,畅通与员工内部沟通的渠道,重视职工的诉求,聆听职工的心声,主动为职工减压,彻底浇熄职场暴力的“起火点”。
受委屈的劳动者也不能做“沉默者”,面对无理的要求或是无端的责骂,要坚决拒绝;遭遇不公,更要主动申诉。忍气吞声,只会让暴力变得更为有恃无恐。
都说“打工人”不易,请别让“打工人”流汗又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