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时评|补上产教融合短板,让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徐巍 发布时间:2021-04-16 17:32

摘要: 让企业有积极性参与,学校有更多的实训机会,产教真正实现融合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领域最热的关键词之一。近日,在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就占据了相当的笔墨;而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意味着,产教融合的2.0时代已经到来。


在产教融合的1.0时代,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内驱力不强,有些企业认为,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同时企业也难以承受学生实习安全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多流于形式,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二是专业建设不可持续,因为企业参与度不足、教育者对行业缺乏深入的认识,专业预见性不足,导致学校并未真正按照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专业建设。三是产教融合流于形式,缺乏将行业、高校、企业资源整合联系的平台化思维,并未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


因此,在产教融合2.0到来的大背景下,如何补足短板,亟待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发力,补上两方面的短板。


“企业为什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就是在于得不到相应的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资深职教业者曾这样认为,企业如果真的要和职业教育机构建立校企合作项目,必须投入不菲的人力、财力和教学资源,而且以目前的机制,即使所谓的“定向班”开出后,也有相当比例的学员在毕业后会流失。


例如,2019年,麦当劳在全国合作建立了12个“现代学徒制”班,100多个学生毕业后,留存率为40%。对于麦当劳这样的大型跨国企业而言,也许能够承受投入之后60%学员的流失,那么对于一般的企业而言,是否能够承受?如果政府能够对积极投身产教融合的企业有财政补贴或优惠,那无疑将大大增加企业的积极性。


对于职业教育的学校而言,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最缺的还是各种实训基地和机会。


“职业院校的老师和课堂教育,距离当下最先进的技术和实操理念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最希望通过产教融合,能够获得更多在企业实训的机会,但这样的实训一定会占用企业的资源。”一职业院校的老师这样呼吁,企业应该尽可能多的开放资源开放给职业教育,这一资源包括场地、师资和实习机会等。以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为例,即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担负培养人才的任务,企业在其中担当的角色和任务通过国家立法予以确定。


所以,让企业有积极性参与,学校有更多的实训机会,产教真正实现融合,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职教观察⑤|知名工匠都有职校经历...

职教观察④|就业率超过95%,名...

职教观察③|一手拿学位,一手拿聘...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