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硬招聘”来了!长宁再推新一轮尝鲜体验,行业实践计划带你来律师事务所试一试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1-06-16 17:44

摘要: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

时隔3个月,继此前“先上岗体验再面试”的硬核就业后,长宁再推新一轮尝鲜体验。6月16日,区就业促进中心带领首批学员参加了法律行业实践计划项目,通过在律师事务所为期3-6个月的见习,让准毕业生们在踏入职场前能够更好地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


就业见习化解“信息不对称”因素


下午2点,位于陆家嘴环路的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员”——8位来自华东政法大学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准毕业生。他们是长宁区就业促进中心首批参与法律行业实践计划项目的学员。这一次,学生们将面临的是一次特别的“面试”,同时,也即将开启为期3-6个月的见习期。



其实,很多法律学习者都会有这样的困惑。近年来,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逐渐凸显。从就业市场整体角度出发,对于法律专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分析,“信息不对称”是影响法律专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通过与高校就业办老师及法律专业学生的沟通,了解到该专业就业渠道相对单一也是毕业后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贯彻落实稳就业工作要求,优化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服务,为毕业学年学生提供从法律学习者转变为法律工作者的平台。长宁区就业促进中心联合区司法局、区就业见习基地——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带着首批8名法律专业毕业学年学生开展了一场突破传统的实践活动:法律行业实践计划。


踏入职场初体验,会答题还不够


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王琦是名研二的学生,在学校公开的招聘渠道处,获悉了有“先体验、再见习、后择业”的实践活动,他便立刻投递简历报名参加。“我学的是民商法专业,之前也在其他律师事务所面试过,这次的感觉确实不一样。”小王告诉记者,尽管如今的就业压力很大,但自己在就业选择上还是比较严谨的。


这次前来,小王抱着的是“试试看的心态”。在他看来,“双向选择是不可或缺的”,“律所的文化、氛围都是我看中的,希望通过见习的机会能够多了解了解。”小王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吕韵欣则是一名大三的在读生,明年就将毕业。作为准毕业学年学生,她对于毕业后选择考研、考公还是进入律所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方向,这次的行业实践计划恰好提供了了解律师行业的渠道。“像这样‘校园踏入职场’的全链式就业服务非常独特,有助于我提前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小吕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在自我介绍环节时,事务所就抛出了一些案例,这让还在学校学习的学生们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事务所相关负责人直言,作为一名律师,光会答题还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学生往往习惯于答题思路,这是进入职场后需要快速转换的。


双向需求助就业,缓解启航压力


不少学生坦言,在这次体验之前,自己对于律师这个职业有无限的遐想,并且一直认为自己可以完美胜任律师助理这个岗位。但是,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打破了传统认识。“在案例分析环节中,大律师们的提问与解析方向让我明白了实战中累积经验的重要性。”小王告诉记者。



可以说,首批法律行业实践计划“学员”不仅拓宽了律所和学生之间的信息渠道,同时也为法律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实践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就业见习的价值不仅是毕业后能顺利拿到该所的offer,同时还具备另外两个核心价值观:提升自身技能、适应职场能力,以及合理的职业规划。律所的高级合伙人蔡律师并且表示,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在律师团队建设上有专门的“人才蓄水池”计划,不仅为律所按照高标准储备了优秀队伍,还为即将踏入职场的学生解决了求职起航的压力。


据长宁就促中心介绍科科员薛睿介绍,今年其制定了行业实践计划,此次律师事务所的“学员”是首批尝鲜体验者,“今后,我们还将与高校等多部门联手建立更多的见习基地,不断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工作,助力长宁优质人力资源供给”。

摄 影:罗菁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专家观点|面对加速变化的职场,大...

专家把脉就业难,指点迷津寻方向,...

优质应届生进“蓄水池”!长宁启动...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