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的烦恼①|出了意外不知找谁赔,我的“用人单位”究竟是谁?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21-07-18 14:49

摘要: 为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事实上如果你现在问我我的“用人单位”是谁,我自己也讲不清楚。

为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撑起劳动权益的“保护伞”!


权威数据显示,当前我国个人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灵活就业规模达到2亿人;2020年,共享经济提供服务人数约8400万人。然而,这些风里来雨里去的“小哥们”,其劳动权益方面出现的缺失也愈发引发人们关注。


劳动关系不明确、社保普遍不予以缴纳、工伤保险无法参加、平台抽成成了不能说的“秘密”、职业技能培训成了“空中楼阁”……所有这些,都成为人人可见,但却公然藏于“冰层”下的“暗礁”,阻碍着新业态经济的发展,成为围绕在行业劳动者身边的真实风险。


7月7日,国务院常委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要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企业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能规范的都要规范。政府负责兜底。”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出台了五项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而这也释放出一个信号:一场关于这一群体劳动权益维护的“破冰”行动即将自上而下展开。



程志刚(江苏盐城来沪四年 平台兼职骑手):


我是四年前到上海开始从事外卖配送的。在当初选择做专职骑手和兼职众包骑手时,考虑到做兼职骑手的时间会相对自由,而且入职手续也比较简单,因此我选择了后者。


应聘时,出面录用我的是一个配送站点的负责人,我们之间并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仅有一个合作协议。就在这个站点,像我这样的骑手有四五十号人,基本上都是没有签劳动合同的。我们骑着自己的电动车,穿着公司发放的印有平台logo的制服,风里来雨里去。


都知道外卖员工资不算低,但这个工作完全是体力活,最讲究的还是效率。而效率不是从一方面就可以完成的,必须从取餐到规划路线,再到成功送给用户拿到好评,想完成这一条龙的服务并不容易。


有时我们也知道路上赶时间会有危险,但迫于时间压力,送餐路程上不可能慢悠悠,“赶”是必须的。前段时间我看新闻说,有外卖小哥送餐途中猝死却因为没有劳动关系的原因得不到相应赔偿,虽然平台最后出于人道主义补偿了一定金额,但同样作为外卖小哥,我们心里也很后怕和担忧。


每天高强度的送餐,很难讲途中会发生些什么擦碰或意外,我最大的担心是万一我也碰到这样的事,应该找谁负责,能不能获得应有的赔偿?但因为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事实上如果你现在问我我的“用人单位”是谁,我自己也讲不清楚。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灵活就业的烦恼之五|在上海打工,...

灵活就业的烦恼之二|一单抽成至少...

全国率先试点!成都灵活就业人员可...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