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合同,网上去签!8月21日,记者从闵行区人社局了解到,该区在全市率先将电子劳动合同应用上线“一网通办”平台,首批已有五家签约企业“尝鲜”,未来将率先在莘庄工业区开展试点推行,并形成区域规模效应,逐步扩大“电子劳动合同”的社会影响力。
电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经协商一致,以可视为书面形式的数据电文为载体,使用可靠的电子签名订立的劳动合同。
按照规定,电子劳动合同订立平台要留存订立和管理电子劳动合同全过程证据,包括身份认证、签署意愿、电子签名等,保证电子证据链的完整性,确保相关信息可查询、可调用,为用人单位、劳动者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机构查询和提取电子数据提供便利。
从7月9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电子劳动合同订立指引》以来,短短1个月,关于电子劳动合同的内容,仅人社部官方已专门发布3次,与此同时,北京、天津、福建、海南等多地纷纷响应政策要求,陆续发布新规,鼓励推行电子劳动合同应用。
而在上海,闵行区不仅率先在沪上试点“电子劳动合同签订”上线“一网通办”平台,而且同多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关于推进电子劳动合同相关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从而为本市企业与劳动者通过网上不见面签署劳动合同开了先河。
记者了解到,此次闵行区推出的电子劳动合同适用范围为:注册或者实际经营在闵行区的用人单位及其劳动者、工程项目位于闵行区的各施工单位及其务工者、愿意遵守本实施意见且服务于闵行区用人单位的第三方电子劳动合同签署服务机构。
闵行区将运用互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形成“电子签章、网上签约、区块链存证、大数据归集”的劳动合同电子化应用管理新模式;积极创新电子劳动合同多场景应用环境,重点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全员实名制和劳动合同全覆盖。
目前,已经有吉祥航空、港龙集团、百家好时装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率先签约。闵行区人社局劳动仲裁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电子劳动合同具有唯一性和安全性,对劳动者来说也是利好消息。其推广,意味着“不签合同”、“阴阳合同”、“空白合同”等诸多不规范行为将会在根本上被杜绝,从而确保了劳动者权益得到维护,也降低了相关争议的产生。而一旦提起仲裁或诉讼,相关执法部门在查阅时也更为方便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