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时评|35岁从头开始,除了勇气还需要什么?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1-09-24 11:10

摘要: 如今,随着国家对延迟退休政策的不断探索,以及新型职业的更新迭代,35岁不应再成为求职者道路上的一座“大山”。

35岁的你,还有在职场上从头开始的勇气吗?


长沙就有这样一位牛女士用实际行动做出了回答。疫情冲击旅游业,35岁的她转型再就业,从原先的“导游”变身成了“卖菜团长”。用导游的方式经营社区电商这一新型职业,这位原本濒临失业的“中年人”别开生面,再次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如今,有着丰富导游经验的牛女士,在取菜点玩起了茶艺、花艺等新花样,为不会操作的邻居手绘了示意图,甚至还开始了直播卖菜。谁都没想到,专心做社区卖菜的“中年人”,现在月流水已经能达到几万元。


缘何一位普通人的职场转型,会一度冲上微博话题热搜,并且人们忍不住为这位“中年人”点赞呢?或许,大家从她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在绝大多数职场人的心中,35岁已经进入职业稳定期,在原来的轨迹上有些许发展即可,如果再谈职业转型,似乎为时已晚。但是,牛女士的经历让我们看到,原来,35岁一样照样可以从头开始。


其实,年龄不是问题,职业生涯的重启,关键在于个人、企业和全社会对于年龄的态度。


首先,对求职者而言,应该正视自己的年龄。35岁不该成为绊住自己职业步伐的一道“网”,相反,应该把年龄看成一道“起跑线”。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曾经,这样的鸡汤激励了很多人,如今,当你有机会重新选择时,为何不愿试一试呢?或许,在年龄上你未必能占优势,但在经验上你却能比20岁出头的年轻人更胜一筹。


换一个陌生的领域,再次出发,站在全新的职场道路上,过往的丰富阅历都将成为你二度奔跑的助推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曾经的资源能力和经验进行有效的转化。同时,把握好身边每一次的机会。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牛女士在转型中,也不断提升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程度,这些都让她更快地在新领域中找到了适合自己所长的岗位。


我们相信,只要敢于尝试,善于开发潜力,每个人都有可能和牛女士一样,在尴尬的35岁里成功逆袭。


其次,很多人觉得35岁再出发“晚了”,也是缘于目前社会上的一些“年龄歧视”,对求职者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误导。所以,全社会应该建立起科学正确的用人观,杜绝“年龄歧视”,这也有利于更多中年人再攀事业的高峰。


在不少招聘网站上,不难发现,当下很多用人单位仍然热衷于收割所谓的“青春红利”,不少用人单位直接在招聘条件上写明“限35岁以下”。35岁仿佛成了求职者的一道隐形门槛,一旦超过,找到中意工作的概率就成几何级下降。


然而,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发展,是必须注重“梯队建设”,是需要依靠每个年龄段的职工的。职场年轻人有冲劲、可塑性强、甚至对薪水的期许较低,有利于用人单位成本的控制。但是,“35岁+”、“40岁”,甚至邻近退休的老职工们则拥有丰富的经验、较强的应变和沟通能力,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必备的技能,不应该被忽视。


所以,只有当企业在招人、用人上不再有“年龄歧视”,采用更多平等的、包容性的就业招聘制度,才能让35岁遇到职业变故的每一个人更加从容不迫,重启自己的职场生涯。


第三,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的深入,35岁的“职场中年人”可能面临更多的挑战,社会、政府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例如在健康关怀、创新创业、能力技能提升等方面给予支持。


不可回避的是,近年来出生率的逐步降低、市场劳动力供给的减少,用工难、用工荒的情况正在逐渐凸显。正因为此,国家相关部门正在不断探索延迟退休政策,这也意味着,每一位职场人的职业生涯会变得越来越长。


原本35岁进入职业稳定期的中年人,未来很有可能会被当成年轻的劳动力,来应对各种新的挑战。比方说,随着新型职业的更新迭代,越来越多的新岗位逐渐诞生。职工或许会在35岁、45岁,甚至55岁时跳槽、转岗,进入一个全新的求职领域。


要想“无缝衔接”新变化,让“职场中年人”心理不慌。企业、工会和政府也应该有所作为。例如,开展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让中年职工也能具备新思维、掌握新技术、操作新设备。同时,关心中年职工的健康和家庭,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只有这样,当挑战来袭时,才有迎难而上的底气。


不难发现,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就此有所作为。目前,全国正在努力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其中特别指出,将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培训,相关意见也早已颁布。这些政策的逐步推出、体系的日益完善,也将进一步为中高龄就业者“赋能”。


35岁职场再出发,不失去25岁初入职场时的勇气、魄力,同时把握机遇、更新知识和技能,再叠加企业、社会的支撑。我们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仅23.8%的95后对工作满意!...

“中秋就业大礼包”送给高校学子!...

债务压力催生56万“兼职大军” ...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