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工人如何培养?太仓“双元制”职教模式本土化20年,细看“德企之乡”如何形成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黄兴 发布时间:2021-09-25 12:21

摘要: 从引进“德国模式”到制定“中国标准”,太仓正在深入推进双元制自主创新。

一座常住人口仅80多万的中国东部小城太仓,如何能成为拥有近400家德国企业的德企之乡?在太仓近三十年发展中,双元制教育模式对形成德企集聚、推动德企在太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9月24日,劳动报记者了解到,太仓市将于11月举办中德(太仓)双元制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并开展第二届“太仓杯”中德高端制造工匠技能挑战赛。


引入“双元制”,塑强产业发展坚实基础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制造业发展的“秘密武器”,“实体经济+双元制教育”是德国工业核心竞争力。德国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先进的设备和生产工艺对应用型人才有特殊需求。根据德国商会的调研结果,人才是德企选址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1年,太仓率先引入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建立了国内首个与德国职业教育同步的专业工人培训中心。此后,太仓依托在太德企、本土院校、德国巴符州双元制大学、德国工商大会、德国工程师协会等多方资源,相继建立中德培训中心等十余个双元制教育培训基地,成为我国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了1万多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到2025年末,太仓还再新建双元制培训中心5个,进一步提升双元制服务经济发展贡献度。


双元制教育在太仓生根、发芽、结果,离不开政府引导和企业的深度参与。太仓市政府出台全国县域层面首个产教融合政策,设立每年2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精准扶持双元制重点载体建设、重点项目开发、重点人才培养。通过与学生签订培训合同,与学校联合实施双元制教育,企业从人才“需求方”转换为“供给方”。


消化创新拓深,因地制宜首创“中国标准”


在双元制引入、消化并实施过程中,太仓还不断开展双元制的本土实践研究。


依托丰厚的德企土壤,太仓积极探索双元制本土化的“太仓路径”,创设了“政府主导、主体双元、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双元制教育“太仓样本”。


结合区域产业“11155”发展目标,太仓构建了完整的“双元制”本土化育人体系。江苏省太仓中专与健雄学院错位发展,培养不同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合作办学打通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渠道。四方合作的“中德双元制本科教育项目”,培养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填补国内本科层次“双元制”人才培养空白。随着两所在太仓的高校逐步建成,太仓将依托高校资源,探索“双元制”模式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多层次有序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在多年深耕双元制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自2018年起,健雄学院积极构建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全国率先将“标准化”引入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职业教育”。 “双元制教育培养模式与普通职业教育培育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精准’,供需精准、匹配精准、衔接精准对接精准”,苏州健雄学院副院长周晓刚形容这是“企业下订单式的以‘需’定‘产’”。


2020年,健雄学校主导起草的全国首个职业教育地方标准——《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南》正式发布实施,系统总结了太仓双元制职业教育近20年的实践经验与工作模式,积极发挥标准化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2021年,由健雄学院主导、多家重点企业参与研制的苏州地方标准《双元制职业教育 培训中心建设规范》正式发布实施,为构建我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持续夯实基础。


图片来源:太仓市委宣传部


通讯员:田栋
责任编辑:包璐影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交大医学...

携手全国逾百所职业院校,麦当劳中...

薪酬待遇高标准,住房和子女读书有...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