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2次空气消毒、24小时待命……疫情防控“历届最严”的第四届进博会,消杀工作时如何进行的?
第四届进博会疫情防控工作可谓是“历届最严”,据了解,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进博会保障工作,进博会开幕的前几个月,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领导下,上海市疾控中心指导国家会展中心打造了一支60人的“五星”级专职专业防疫消毒队伍,专门负责馆内的空气消毒,保障这场重量级展会的顺利召开。 那么,在此期间,国家会展中心16个馆、50万平方米的场馆消毒工作是如何进行的?
5辆工程车、3人为一组
每晚开进展馆密闭式消毒
深夜12点,布展人员陆续撤离后的国家会展中心展馆内迎来了一天中最静的时刻,但随后,车辆行驶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这一寂静。一辆黄色的工程中从展馆入口处缓缓驶来,穿着全套“大白”防护服、头戴面罩的消杀队员站在车后,操控着高空喷洒的空气消杀设备。高达数米的消毒喷雾,经过之处雾气缭绕,仿佛是为了工程车行驶“画”出了轨迹。
开车的是高级有害生物防治员杜杨昆,也是进博会消毒团队中的小组长。和他搭档一组的,还有负责控制喷雾器的喷洒方向的消杀员,以及一名紧跟在车旁的安全员。据介绍,这样3人为一组的人员组合,是此次进博会场馆空气消毒的常态安排。
在他们车后的空气消杀设备,就是展馆空气消杀的重要力量之一,每晚,他们都要载着这台“大家伙”,对整个室内展馆区域进行密闭式消杀,做到全流程全区域的消杀管控,把所有的死角全部做到位。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有当白天紧张搭建布展的展馆静下来,消杀人员才会全副武装地出现。每晚10点过后,他们会在工作群内通知各展馆内情况,展区内的施工、布展人员全部撤出后,就会通知消杀人员开始工作。
“每晚8点左右,我们开始准备消毒液,检查好车辆情况。一接到了展馆内施工人员清场结束的消息,我们就会迅速穿上全套的防护服,戴上隔离面罩,再做次检车,然后开进展馆内开始进行展区消毒工作。”杜杨坤说,空气消毒使用的设备是“大型车载电动超低”,是专门针对进博场馆引进的,特点是雾化效果好,喷雾风机头可遥控调整方向,操作更方便,喷射高度可以达到16米,特别适用于“四叶草”这类大型场馆的消毒作业。不过,因为展馆面积大,再加上馆内已经陆续搭建好了展台,所以要确保喷洒到每一个角落,必须细心耐心。在一些车载喷雾达不到的地方,还要拿着手持喷壶,拾缺补漏,不留一个死角。
今年进博会空气消毒新增了虹馆,共需16个馆,每个场馆的单层空间将近3万平方米,每晚的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一次全场馆的全面空气消杀至少进行4个小时,每日15个人、5台车,消毒接近50万平方米,就是他们的进博日常。除此之外,由于布展期间,展商马不停蹄赶进度,经常干到凌晨才闭馆,看着日出收工,也就成了消杀队员这几日的常态。“每日等到南广场亮灯,干到整个国展熄灯”,是他们对这几日工作的一句玩笑话。而为了保障第四届进博会的安全召开,这样的消杀工作会一直持续到11月12日。
24小时随时待命,前期准备了半年
据爱卫办主任科员雷庆介绍,为保障第四届进博会的疫情防控,组建了410人的专职防疫消毒队,其中,场馆区域200人,安检区域50人、商业区域50人,其他公共区域80人,除此之外组织了一支应急处置队。据介绍,这支专职队伍,早在半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这场“硬仗”,他们历经第三届进博会保障任务考验后,参加了今年市疾控中心、爱卫办组织的两场专业防疫培训,并积累了今年来32场383.7万平方米展会的实战经验,已具备专业防疫消毒能力。
在这支专业队伍的口中,这次的任务被称为“12项”,据了解,由于今年进博会对场馆内的消毒要求升级,从今年8月份开始,上海市疾控中心就着手制定了相关方案。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副主任医师江宁告诉记者,根据今年进博会防疫特点,“12项”方案在去年的经验基础上做了修订,增加了应急方案及工作提示。
“去年的任务要求保障效果以及反应速度,今年在保证这两点的基础上,加入了更有针对性的精细的处置方法。”江宁指出,例如针对高值物品的消毒时,考虑到要尽量减少展品的损害和副作用,对消毒剂的合理使用做了特定优化;另外,针对今年48小时核算检测要求,对于P7(核酸检测点)及馆内“蓄人区”的空气消毒,使用对环境亲和性较优的消毒剂,减少对人员职业损伤的风险。
另外,今年针对消毒人员的个人防护,市疾控中心前后组织了3次专门主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消毒技能、消毒过程中的个人防护以及专项消毒指引的培训。
“进博会开展前,消毒队每日对所有展区及公共区域进行2次全面消毒,开展后,根据人流量等情况,消毒频次、浓度、时间会做相应的调整。”江宁告诉记者,今年进博会期间,人流量最大的特点在于“潮汐人流”,因此今年对于局部区域、风险区域的消杀方案做得比往年更细、更严谨。
也正是由于今年进博会防控“历届最严”,对于一线消毒人员来说,结束一天的消杀任务,并不意味着工作结束。“我们市应急处置队的队员每天都随时待命,白天查漏补缺,晚上轮值对展馆开展车载消毒。消毒工作完成后,应急保障队一天的工作结束了,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下班’。”雷庆说,“所有队员都住在展馆附近,以防意外情况发生。也就是说,应急处置队可以做到24小时随叫随到。”
互联网“融合”病媒防制
信息化助力进博保障
随着第四届进博会进入倒计时,病媒生物控制和环境消毒保障工作也早已进入常态化。记者了解到,今年的保障工作,利用信息化技术,助力保障工作增速提效。
据了解,今年病媒生物应急处置队实行定位巡查管理,让应急处理调度提速。该管理系统采用GPS工具箱,创建“进博会消杀应急处置队”云工作团队,实现对各保障队工作期间位置定位和巡查路径记录,队员的实时位置反映在平台的卫星地图上,管理人员可随时查看,强化工作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派遣就近队员前往开展应急处置。
从进驻会展中心的第一天开始,病媒生物应急处置队按照晨会布置的任务清单,开展日常巡查和处置,将巡查情况报送保障工作组,工作组大屏上即显示出当天各队的工作地点、任务安排、巡查动态情况和问题图片,根据实时数据,了解掌握场馆内虫害情况和处置情况,工作组的市疾控中心病媒专家进行监测数据分析,发布监测结果,科学安排第二天的巡查工作任务,优化除害药物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