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来,阿拉头势“哪能拗”?这位美发大师说,上海人永远追逐时尚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1-11-18 15:27

摘要: 潮流周而复始,但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在追求时尚的道路上,上海人的脚步永远走在最前面。


上海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头势”要清爽。那么,你是否知道,这么多年来,阿拉的“头势”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11月18日,在静安区举办的2021年职业技能竞赛展示活动上,沪上技能大师、南京美发公司技术总监龚建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1930年至今的80多年来,人们“顶上风景”不断变化,潮流周而复始,但有一点始终不变,那就是在追求时尚的道路上,上海人的脚步永远走在最前面。


为了美追逐“风气之先”


“我们曾收集了许多上海人各个时期的发型样照,从中可以看出,市民的发型变化。”龚建林如此说道。


上世纪30年代,当烫发还在国内属于凤毛麟角之时,不少上海人已经能享受到了这一发型。据了解,当时南京美发率先从美国引进电烫机、大吹风等设备。对照“洋杂志”上的发型,美发师苦心揣摩,用“火钳烫”、“电烫”等方式,帮助爱美的女性成就不同。


而当时的上海男性,则是以“派克式”、“经理式”为时尚之先,讲究的就是“三七开缝”,多的头发前冲额前高起后梳形成波浪,给人有一种大气、豪放、洒脱之感。


而到了上世纪40年代,“水烫”又应运而生。龚建林说,当时还没有卷发器,全靠美发师手上功夫。文革之后,人们曾经的千篇一律发型被打破,众多敢于突破常规的发型开始诞生。有意思的是,在那个时代里,明星的发型成为了群众追逐的对象。


“比如,1980年时,上海电影制片厂拍的《庐山恋》红遍大江南北,里面的女主角张喻的发型,深受上海女性喜爱。”龚建林告诉记者,彼时南京美发公司里,每天做的“张喻式”可谓数不胜数。


90年代后,日韩风、欧洲风开始席卷申城,波浪、花辫、碎发,块面不同的表现手法,加上不同的层次结构、不同的块面堆叠,变幻出无数的发型。即便是业内人士,龚建林也表示“看花了眼”。


“由于上海改革开放早,乐于接受新潮思想,使得上海的发型潮流始终领全国风气之先。”龚建林表示,不管是顾客,还是发型师,都在努力突破传统的束缚。


如今发型是“有型无式”


对于上海人追求“头势”的劲头,龚建林也是感触颇深。


不少年轻人一定记得,不少阿姨妈妈们的“飞机头”、“满天星”、“招手停”的头势,刘海被高高吹起,然后再用发胶固定,看上去很美,就是有点“邦邦硬”。


“其实,大多数这种头势在我们这些行家眼中,一眼就可以看出不是大店出品。”龚建林笑着说道,改革开放之后,诸多理发店犹如雨后春笋般涌出,从而造就了许多民间版的时尚发型,“别看这些小店的理发师技术未必到家,但土法上马,表面功夫不差,照抄杂志上的封面,加上点想象力,就能制作而出。更关键的一点是,便宜又实惠。”


“由于摩丝和定型水喷得太多,这一类的头势,哪怕进游泳池游上一圈,也丝毫不乱。”龚建林表示,对于不少基层的老百姓来说,吹一次发型能顶半个月,何乐而不为。


如今,在龚建林看来,已经到了“有型无式”的时代,真正属于百花齐放,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发型,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上海人越来越自信,也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海派风格。


技能传承提升水平


近年,部分传统手工艺几近消失,有些年轻人吃不起苦,不愿做“地位低下”的技术工人。如何挽救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能,如何提高技能人才的信心和社会地位?


对此,龚建林表示,要注重传帮带,“先做人后做事,我带徒弟要求他们热爱这个行业,有责任心,有职业道德。”

如今,南京美发公司不仅扩大营业面积,更是引进先进美容美发设备,拓展服务内容,而龚建林带出来的多名徒弟更是多次获得上海美发美容大赛总冠军。


记者从静安区人社局了解到,近3年来,该区通过实行“技能提升行动计划”,培训技能劳动者20余万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共培训2500余人次,养老护理员培训5600余人次,建立2个区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获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获得市区两级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等各类高技能人才荣誉共68人。近2年,以工代训共补贴企业20519家次,企业职工线上培训共有471家企业备案。鉴证补贴自2021年5月政策实施以来共发放4600人次。


不仅如此,通过连续三年举办技能人才表彰和技能竞赛展示活动,静安区营造技能成才的氛围,在传承中创新,培育更多卓越技能人才。今年又评选出区级大师工作室3个,区级首席技师资助项目4个,区级技术能手9名。


区人社局局长王光荣表示,静安区将持续激发劳动者、职业院校及企业技能提升的内在动力,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加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技能人才供给,为“国际静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卓越技能支撑。

通讯员:李艳华,张音赐
摄 影:罗菁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80年来,阿拉头势“哪能拗”?这...

浦东今年成功扶持创业2324家!...

11家国家级产业园携手!长江经济...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