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年终盘点②|2021十大职场事件:996、摸鱼、大小周、陪酒陋习......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21-12-12 12:28

摘要: 岁末年终,让我们来回顾这一年里的十大职场热搜事件。

2021年即将过去,对职场人而言,这依然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不少大厂、大企业的职场事件屡上热搜,有令人愤慨、发人深省的,也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这些事件引起了职场人以及全社会的广泛讨论。岁末年终,让我们来回顾这一年里的十大职场热搜事件。


一、上海某互联网企业员工猝死


1月3日晚,有关于“拼多多22岁女员工加班后猝死”的消息在网络流传开。


拼多多此后发布该员工意外离世的说明称:该女员工2019年7月入职拼多多。北京时间12月29日凌晨1:30,在与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晕厥倒地。同事立即呼叫120送往乌鲁木齐本地医院,经近6个小时急救依然无效,不幸离世。


此事件一经发酵,“996”再次成为互联网人无法回避的问题,也引起了各方热议。


努力工作、辛勤劳动,是保障个人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创造社会财富的必要。但这绝不意味着一定要“996”的超负荷工作。


二、西安某员工被高管烟头烫脸


3月24日,陕西西安警方通报“某公司员工被高管烟头烫脸”一事:涉事人员高某涉嫌故意伤害罪已被刑拘,案件正在办理中。


刘先生是陕西某能源公司的一名员工。2月5日,公司组织员工团建聚餐。席间,因为业绩问题,公司经理高某一直用言语挑衅他,刘先生一直低头忍让。后来刘先生突然感觉脸被烟头烫了一下,扭过脸来看时,高某再次把烟头按在自己的脸上。在场很多员工也看到了这一幕。


事情的真相并不复杂,调查解决的难度也不大,为何非要从2月5日拖了一个多月?无他,无非是在高层管理者看来,领导拿烟头烫你两下又算是什么大事呢,给你赔点钱不就小事化了了嘛。相信,如果不是刘先生拒不私了,走投无路之下选择向媒体曝光,这一恶性职场暴力事件恐怕也无缘走出“阴暗的角落”,刘先生也无缘拿到这一纸通报。


职场暴力无小事,只有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了,才能还受害者以公道。


三、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


7月9日,字节跳动宣布,将于8月1日起取消隔周周日工作的安排。员工想加班的,必须提交申请。


“大小周”具体为第一周上班6天,休息1天;第二周上班5天,休息2天,以此为一个周期进行循环。今年以来,快手、字节跳动、美团优选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宣布取消 “大小周” 。那么,为何要实行这个新制度?


原因是最高人民法院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声,对工时制度、加班费用及劳动者休息休假权益等争议问题的法律适用标准进行了明确。简单来理解就是,996这事儿违法了。


“大小周”本就是企业或者行业某个发展阶段的应急之举。随着企业发展趋于稳定,行业热度退潮,取消是大势所趋。当前互联网行业势力范围基本稳固,接下来便是在监管部门规范化管理下,整个行业进入平缓期。


四、名校毕业生就职烟厂一线岗位


7月,高学历人才进入低门槛行业的新闻频频引人关注。在95后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毕业去卖房之后,又有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卷”进卷烟厂,上流水线打包装。


一则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2021年度大学生招聘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显示,此次该公司共招募了149名应届毕业生,招募单位有公司总部、技术中心以及公司下辖的七家卷烟厂。


引发网友关注焦点的是名单中拟录用人员的毕业学校和录用岗位“一线生产操作岗位”之间的强烈反差——“一线生产操作岗位”拟录用人员全都是本科及以上的学历。


其中,拟录用人员既有普通二本、三本学校毕业的本科生,也有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毕业生,更有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海外名校硕士研究生。


可以说,随着全民受教育的程度提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此外,在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职业选择可以更加自由。名校毕业生的选择无可厚非,那是他们的权利。


五、阿里“陪酒文化”遭抵制


今年8月,阿里女员工周某自称遭领导性侵一事,在网上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虽然随着警方的深入调查,事件迎来反转——涉事男员工王某文行为不构成犯罪,警方不予批捕,但由事件中折射出的“职场陪酒文化”也引起广泛关注,被公众痛批“恶臭”。


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还在事发后表态,旗帜鲜明地反对丑陋的“陪酒文化”,不分性别,阿里巴巴无条件支持员工拒绝陪酒。


事实上,丑陋的“陪酒文化”引发的类似事件屡见不鲜。今年初,广东佛山一房地产公司的23岁女员工被上司带去喝酒开房后身亡;2020年,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中关村支行一新员工因拒喝领导敬酒被辱骂打耳光……现实生活中,有的单位招聘员工的时候甚至会明确要求能喝酒;职场中,很多人也遭遇过被劝酒、被逼喝酒的经历。


丑陋的“陪酒文化”一日不根除,类似事件恐怕仍会不断发生。所以,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坚决向丑陋的“陪酒文化”说不。


六、海航高层集体在寒风中“罚站”


10月16日深夜,北京气温已接近0摄氏度。多位海航高管身着夏装在海航控股北京基地室外实地感受换季后的骤寒天气。


第二天,微信公号“海航集团”发布了上述消息,并附上了现场图。此后该事件引起社会关注。


原来,之所以做出这样的举动,导火索是10月9日,一位海航白金卡旅客夜晚路过海航控股北京基地,看到有乘务员蹲在路边等车冻得瑟瑟发抖,拍了张照片发给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组长、集团党委书记顾刚,并留言提出了建议。


彼时,顾刚给这位热心旅客回复了“马上”,并批示“各航司立即要解决问题,做好保障各种工作”。很快,海航系其他航司乘务员已陆续更换冬装御寒,但集团党委在后续工作检查中发现海航控股仍迟迟未进行相应调整。于是便有了后面“海航领导集体身着夏装在寒风中‘罚站’”的一幕。


七、国美员工上班“摸鱼”被开除


11月16日,一则由国美发布的《关于违反员工行为规范的处罚通报》在网上流传。文件显示,在8月30日-9月30日期间,国美发现部分员工在工作时间玩游戏、聊天、听歌等。根据公司规定,对这11位员工(包括一名外包人员)进行了通报和相应处罚。


这一消息迅速冲上热搜,随之而来的便是诸多争议:例如员工此举是否可以被通报批评、国美是否涉嫌利用监控侵犯员工隐私权……


有人力资源专家认为,从契约精神的角度来讲,国美依据员工手册的规定,对员工进行通报并没有错。但国美之所以因此登上热搜,还是因为“打工人”对“强管控”的不适应。


有分析称,一家公司开始抓人效,原因很简单,就是找不到新的增长点了。而一家在高速成长的公司,追求的是业务数据。其次,强管控逻辑渗透到业务中,很容易导致员工工作被动,无法调动自发的创新精神。


八、格力正式实行双休工作制


11月22日,格力电器官方微博发布公司“关于实行双休工作制的通知”。通知称,经公司办公会研究决定,将单双休工作制调整为双休工作制,即日起执行。


工作日作息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45,下午13:30-17:30。实行双休工作制后,取消所有加班,对于确实有加班需要的,由部门申请,报主管公司领导批准,并报企管部备案,后续由本部门安排调休。


此次格力电器调整工作时间,与11月18日举行的30周年庆典相呼应,不少员工在30周年签名墙写上周末能“双休”的心愿。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当时回应称:“希望一年里格力电器最好都是日班,没有夜班,但是当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放下自我。”


九、海底捞推“亲子陪伴计划”


接近年尾,海底捞凭借一则“亲子陪伴计划”再次引发热议,不少网民直呼羡慕这样的“别人家单位”。所谓亲子陪伴计划,就是通过住房补贴、提供学位等方式,帮助各自门店中的基层员工将孩子接到身边。


截至2021年10月底,亲子陪伴项目累计发放补贴达3900万元,已累计帮助1812名员工家庭、近2105名儿童实现团聚,其中46员工通过回乡计划实现了亲子陪伴。


记者了解到,此前,在原有教育补贴的基础上,海底捞推出大学圆梦奖学金计划,为每个圆梦大学的员工子女提供8800元/人的奖学金。2020年大学圆梦奖学金计划首次推出,惠及144名员工,发放总金额超过120万元;2021年,海底捞又为超100名刚考入大学的员工子女提供奖学金,发放总金额100余万元。


十、爱奇艺大规模裁员


12月1日,爱奇艺大规模裁员成为社交媒体上热议的话题。此次,爱奇艺裁员比例在20%-40%之间,以爱奇艺2020年财报上“7721名员工”来计算,这次爱奇艺裁员规模将达到1500-3000人。


对于此次大规模裁员,爱奇艺CEO龚宇表示,对爱奇艺来说当下的重点是开源节流,砍掉低效率业务、项目,增加和尝试新的货币化机会。


一方面是巨额亏损,另一方面,爱奇艺的主营业务增长也近乎停滞。目前,爱奇艺会员数已经遭遇天花板。自从2019年Q2爱奇艺付费会员达到1亿人后,增速明显放缓。


总的来说,长视频平台近年来被短视频冲击强烈,其用户的总时长被切割,用户黏性下降。无论流量还是收益上都在流失的长视频平台,在影视剧版权费过高、新的盈利场景尚未打开的同时,确实进入艰难的至暗时刻,裁员是一个最容易达成的减负手段。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职场话题|常常被指“流于形式”,...

就业年终盘点①|2021十大关键...

调查显示:被认同和尊重比薪水高更...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