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峰委员:科研人才要走,原因多半跟待遇无关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22-01-21 12:57

摘要: 人才发展具有流动性,不应该排斥流动性。

“对人才我们主要考虑是‘留住’,但我认为人才应该适当流动。” 1月21日上午,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激发更加澎湃的创新创业活力”专题会议,市政协委员姜雪峰提出,人才发展具有流动性,不应该排斥流动性,人才的成长、学科的交叉、平台的整合、产研的转化等等,更需要人才体系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应该建立人才内循环的新体系架构,在目前国际形势下人才国际流动性受阻,需要建立人才内循环体制机制。”姜雪峰说。2018年,我国2039位科研人员的职业成长轨迹研究表明,21.4%有过流动,有流动经历的科研人员比没有的人员更容易出更大的成绩。


姜雪峰介绍,对我国700多名调研者显示,受访者认为我国研究环境面临的前五项挑战是:第一,追求短期和立竿见影的成效,占37%,第二,研究经费不足占33%,第三,管理干预更多占31%,第四,评价体系不合理占到27%,第五,人际关系依赖度高占26%。“前五条并没有待遇,说明还是以事业成长环境和氛围作为选择标准。”在姜雪峰看来,科研环境比待遇更重要,靠事业、靠平台、靠氛围留人,而不是仅仅靠待遇留人有其科学根据。


姜雪峰建议,以科研团队为单位,赋予引才自主权,他们才是功能架构的目标,科技资源布局要注重多元化、独创性、长久性的课题,避免趋同化、同质化、热点化。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章桃旭委员:上海把人才留住,不仅...

疫情两年,职场人思维的三大蜕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未来上...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