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调查|外企上海制造中心产线重启:望逐步实施半封闭管理,让员工点对点通勤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赟 发布时间:2022-05-12 09:06

摘要: 随着上海疫情形势不断向好,是否能够在部分区域逐步试点复工企业半封闭式管理,让员工可在无疫厂区和无疫小区间,点对点通勤。

提起拜尔斯道夫,中国消费者或许觉得陌生。但提到“妮维雅”,大部分人的亲切记忆就被唤醒了。随着上海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作为妮维雅母公司的拜尔斯道夫上海制造中心也成为首批复工的外资企业之一。截至5月10日,其工厂近半数员工已复工,制造中心总产能已恢复至同期正常水平的40%。拜尔斯道夫中国企业事务总经理雷开霆接受劳动报记者采访,讲述了复工复产中遇到的难点、堵点。


百名员工顺利回到工厂


自4月初上海市全域静态管理以来,拜尔斯道夫上海制造中心3名人员留守工厂20多个日夜,坚守设备维护、重点区域巡检等岗位,维持工厂可复产状态。



4月中旬,复工复产的消息传来。但如何申请、准备特殊情况下的复工复产,如何应对封闭管理生产,对企业来说都是陌生的。


“一方面,我们政府事务部门与市、区两级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联系,汇报企业情况,了解企业复工复产、员工返岗的要求、流程等,另一方面制造中心管理团队根据要求,筛查符合条件的员工,落实应急预案。”雷开霆表示,接到可以复工的通知后,最让企业担忧的是,员工们能否顺利走出小区并返岗?


“疫情之下,客观变数极多。我们很担忧在申请复工中,员工会遇到来自街道的阻力,在他们要离开居住小区的具体操作中,是否会有来自居委会的限制等等。” 雷开霆告诉记者,针对这些担忧,企业也坦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诉求,第一时间向所在青浦区相关部门沟通反馈,得到的结果亦十分乐观——由区经信委牵头联络区防控办,直接与街道居委沟通,下发员工的复工联络函。


“当时,有员工第一时间反馈说,已经接到了居委会的复工电话,这时我们才松了口气,心定了大半。” 雷开霆说,由于流程的快速制定和实施,符合复工要求的员工在返岗环节几乎没有受到阻力。



4月22日起,首批核心员工在青浦区经委与区防控办的协调下,回到了久违的工厂。4月28日,随着青浦区复工复产的推进,公司政府事务部协调批复,工厂安排落实方案,又一批20多名员工次日返岗。


物流及原材料价格推高


眼下,拜尔斯道夫上海制造中心近半数员工陆续返岗,于厂区内施行封闭式管理。制造中心已恢复多条生产线,正高效运转。


“外部竞争并不会因为疫情而削弱,我们正全力追赶产能,许多产品要上,” 雷开霆说,“好消息是,现在复工,我们还能赶上六月的618大促。”



不过,复工复产推进过程中,难点、堵点依然不可避免。


企业复工,进料和出货是关键环节。“我们位于上海周边的出仓库也受到疫情波及,因此只能调转枪头,通过公路、铁路至华中,再将货物运至全国各地。” 雷开霆表示,在进料环节上,企业也遇到了同样受疫情影响,需要临时寻找、调换包材供应商的问题。


但曲折中,也有令他感到万幸的:上海的交通网络本身极度发达,基数大的情况下,出货路径总能另辟;同时,产业集中度高的优势也显现出来,相关供应商的可选范围依旧较为宽松。


当然,企业依旧难以避免地承担了特殊时期下,较往日相比高企的物流费用及原材料价格。


希望试点有条件的点对点通勤


记者了解到,封闭管理中,既要生产又要紧抓防疫安全和产品质量,拜尔斯道夫上海制造中心为此制定了分区分类管理制度、疫情防控方案、突发应急处置预案等,并按照复工复产规定设置独立隔离点。


不过,工厂产能的进一步恢复,依然受制于复工员工的数量。



“目前产能恢复40%已经是极限操作。”雷开霆坦言,按照复工复产相关规定,企业要在厂区设置一定比例的应急隔离点,也就是说,如果隔离点的数量因厂区大小而受制约的话,那可复工员工的数量也受连带影响。


而企业复工复产离不开每一个员工,整个生产链条环环相扣。雷开霆举例道,比如质量检测岗位的复工人数受限,那么前期生产出再多产品,质检环节速度跟不上,产品依旧不能放行,货还是出不去。


对此,厂区也在积极协调场地纾困。


雷开霆也提出希望:随着上海疫情形势不断向好,是否能够在部分区域逐步试点复工企业半封闭式管理,让员工可在无疫厂区和无疫小区间,点对点通勤。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缓解封闭式管理下员工情绪问题以及生活上的不便;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复工员工数量,进一步增加复工企业产能提升的空间。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记者在“疫”线|核酸采样、本职工...

复工调查|超买物料、三地储备、集...

职场脱口秀|复工复产必须要知道的...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