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未来就业前景和院校名气最受受访高考生看重。57.3%的受访高考生纠结选热门专业还是兴趣专业;91.3%的受访高考生希望大学所学专业能令自己受益一生。兴趣爱好、就业难度、收入预期、家长意见、自我定位……诸多因素纠缠在一起,理想与现实的激烈碰撞,往往使填报志愿成了一件令人极度纠结之事。那么,读大学该怎么选专业?
观点一
选热门,不过专业也常常“冷热替换”
各地高考陆续接近尾声,如何填报志愿引发新一轮探讨,其中“专业选热门还是热爱的?”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在微博评论区,有许多“过来人”谈了自己的经验。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支持“最好的是选热门的专业”,并在里面找到自己的热爱。“在高考结束后,大家其实往往缺乏足够的信息,很难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哪个方向。而专业的选择是一件大事,除非你非常笃定自己喜欢哪个方向,大多数人都只是有点喜欢,还远远到不了热爱。所以这个时候,相对热门的方向,是一个指南针,往这些方向走,踩雷的可能性相对小一些。”有网友指出。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瞬息万变的当今时代,“唯一不变的是一切都在改变”,专业也常常“冷热转换”。与此同时,热门与冷门只是相对而言,比如这几年人工智能,互联网比较热门,当就业达到一定的饱和时,热门行业也逐渐变得冷门。
因此,持上述观点的“过来人”认为,“知道哪些方向是真热门,哪些方向是被吹起来的”同样重要,这一观点指出,在判断是否热门的同时,还应结合自己性格,因为随着社会变迁,热门专业会变成冷门,但随着经验积淀,冷门专业也能出翘楚专家。
观点二
坚守本真与志趣更适宜
考大学选专业,热门与否常常是权衡的核心标准,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热门与否作为一个现实考量,固然不可或缺,但从本心出发,坚守本真与志趣,或许更适宜作为选择未来发展方向时的核心标准。
“趁着年轻,追寻点自己热爱的东西吧……热门的东西变得太快了,高考时候的热门,四年后可能变成冷门,到时候又不是自己热爱的,岂不是很惨?”有知乎网友评论道。支持这一观点的网友普遍认为,热爱的东西,值得追求一辈子,就像你现在的工作,如果你不热爱,必然会很讨厌上班,如果你热爱,一定是朝气蓬勃,每天都想第一个去公司,去干自己热爱的事情。
而从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少专家也建议最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而不要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因为驱动一个人不断深挖、不断前进的是兴趣,任何专业只要做得足够深、足够精,都会得到好的回报。
观点三
选择基础学科专业或许更有意义
高考填报志愿是一次重大的选择,如果考生有自己的兴趣,并在兴趣之上选择了喜欢的专业,并为之而努力奋斗,这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对于大部分的考生而言,在高考之前根本不会花费时间去了解专业,因此他们对专业基本没有概念,有明确专业意向的考生或许少之又少:“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不知道以后想做什么……”
因此,有观点指出,与其纠结哪些是“热门”专业,选择基础学科专业或许是一条更长远,更有意义的道路。
在大学选择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白领张小姐,就指出如今的许多热门专业都需要基础专业的知识积累。任何专业都是一个复杂的知识体系,特别是现在热门的专业都是在原有专业基础上的衍生和分支,比如人工智能,它需要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强大的数学基础。而且对这些基础专业要求还非常高,一般都需要研究生起步,很多专业都需要博士水平。据她观察,大学本科就选择热门前沿的专业,很大概率在工作时需要补习基础专业的知识。因此,她认为,与其纠结专业是否热门,自己是否有兴趣,还不如在大学本科期间就选择基础专业,不管今后考研还是工作,都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专业知识学习,绝对是事倍功半。
总之,持这一观点的职场人认为,大学本科期间的学习,并不是为了某一个学科的具体知识,而是要培养一种能够快速学习任何领域的学习能力。基础专业学得好,今后选择的范围更广。
观点四
选择专业之前不妨先做好职业探索
高考志愿填报选专业,之所以让很多考生和家长感到头疼,是因为专业的选择往往会影响未来的就业,甚至会影响一辈子的职业生涯。虽然很多时候,专业和职业并不完全划等号,但不可否认的是,专业的选择对于毕业后的就业有一定影响。
因此,在做选择前,最好能做尽可能多的职业探索,帮助自己作出正确选择。有专家建议,家长和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该将眼光放远一点,如果能结合考生兴趣,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则更有利于专业的选择。
另外,在追逐“热门”专业时,也应从长远角度考量。例如,有些“热门专业”并不一定是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比如在一般院校学习某些热门专业,未来就业时可能只能“陪跑”头部学生,找工作并非易事。而一些急需人才的专业,比如石油工程、边防管理学等,由于其专业性强,就业面相对较窄,虽然本身并不属于“热门”,且招生并不多,但因为它是社会急需人才,就业率高,因此此类专业仍不失为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