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户外露营火出圈的背后,你不知道困境中的旅游人有多拼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2-08-02 18:34

摘要: 疫情之下,旅游人的坚守。


周六,奉贤海湾梦想放飞营地。94年的柏柏正在做开业前的最后准备。过去半个多月里,她几乎将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在了这里,上至露营装备的挑选、下至地钉的提示灯安装,这位曾深耕亚太旅游、对斯里兰卡、印度旅游知识信手拈来的上海姑娘无不亲力亲为。


可以说,柏柏曾经跨过山河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但如今,这片露营地承载了她关于旅游的全部梦想;她的团队里,不乏还有曾一年跑七次澳新踩线的资深旅游人,他们如今不再翻山越岭,却始终坚守着初心:为大家带来快乐。


疫情以来,旅游业可谓是受挫最严重的产业之一。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2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14.55亿,比上年下降22.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1.1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8.2%。重压之下,旅游人如何负重前行?今天,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柏柏:年轻人不要回头,要相信未来往前走



其实,今年对柏柏来说,已经是她第二次转型了。2年前,当新冠疫情首次影响旅游行业时,在春秋旅游亚太部工作了五年的柏柏不得不转型成为一名专攻宁夏方向的产品计调。


“一开始我以为这样的调整只是暂时的,过不了几个月,我又可以回到印度、斯里兰卡的怀抱。但是事与愿违,完全没想到从今年3月起,国内游市场也遭到重创。”柏柏苦笑着说。


那段封控在家的日子,很多上海人都不愿意回想,对旅游人来说,更是他们的艰难时刻。“确实也很挣扎,因为有几个礼拜是完全没有工作的。还好公司竭尽所能让我们忙起来,比如做一些线上的培训、帮助我们了解一些不太熟悉的旅游目的地。再后来,公司开始推进露营地的项目,我就第一时间报名了。”柏柏回忆。


柏柏所说的露营,是春秋集团从今年统一部署推进的“春野秋梦”精致露营项目。受疫情影响,眼下的露营旅游火爆出圈,成为了休闲度假的“顶流”。自6月1日以来,“春野秋梦”已在上海开设了五个以上的基地,覆盖金山、奉贤、崇明及部分城市地标。



“我们‘认领’了项目以后,就开始着手准备。6月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后,我们就忙着踩线,考察过不少地方。”柏柏说,在综合考虑交通便利、停车场、露营环境、场地方合作意愿等多种因素以后,她们确定在海湾国际风筝场内建造营地。而柏柏也被同事们推选为了营长。


谈起为期20余天的营地建造,柏柏感觉就像在拉扯新生儿。团队里的十位成员,此前大多负责亚太部、国内部,对露营毫无经验。然而,一次次现场勘查,研究木台位置;一次次讨论帐篷、天幕、折叠椅、下午茶、食物等上百种的选品与采购,每一个人都在营地倾注了对旅游所有的爱与热忱。


“举个例子,营地这些灯都是我们自己串的,地钉也是自己打的;我住在宝山,单程通勤需要1个半小时,有时7点就来了,晚上10点才回去。但是,眼看着营地从无到有,拔地而起,我觉得一切都值得。”柏柏感慨道。


她特别向记者展示了团队自己设计的三角旗,上面画着一些小兔、小鸭子等,还有一句“放飞梦想”的标语。“未来,我希望这里可以有一个萌宠乐园,希望孩子们无拘无束地放风筝;我希望我们的基地除了吸引能亲子家庭,还能成为企业团建的好去处,婚纱摄影的打卡地。”这一次,柏柏再也没想过什么时候会回到亚太部干老本行,她在营地已经放飞了梦想。



Sam:不是没有压力,但我选择留下


何时转行,是柏柏的同事——Sam经常被人问及的话题。“你知道吗,我换过8份工作,干过国际货运销售、文具行业等。其中,最长的持续了两年,最短的三天就走了。旅游已经是我的第九份工作了,但我做了12年,并且,现在还没想走。”在营地里,Sam一边在吧台给孩子们挖冰激凌球,一边和记者分享着自己的经历。



12年中的大部分时间,Sam跑的主要是澳新线。那时,单客价接近二三万,他一年要飞澳大利亚、新西兰九次;“空中飞人”的身份,高端的目的地,让他成为了很多人“羡慕嫉妒恨”的对象。后来,Sam开始走南亚线,2020年后又主攻国内西北方向,“羡慕”的目光少了,但Sam的获得感丝毫不减。


“这么说,过去我服务的是一些比较高端的客户,但现在旅游变得越来越亲民,线路也变得越来越接地气,我的受众范围扩大了,能服务的对象变多了。”Sam说,看到游客认可他设计的线路,听到他们的正面评价,他的成就感油然而生。而正是这份成就感,支撑着他在春秋工作了十二年。


他也不是不吐槽辛苦,“38度、40度的天,在室外拉杆,搞营地,真的是热啊!”他也不是不在意收入,“和过去比,薪资确实缩水了,老婆早就有意见啦!”但是,兜兜转转后,Sam更知道自己要什么。看到孩子们挑选冰激凌时的盈盈笑脸,吹着夏风,看着云卷云舒下,大朋友、小朋友尽情玩乐,他的成就感回来了。


“出境游暂时不能干了,就干跨省游呗;跨省游受阻,那就先深耕本地游呗!咱们旅游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乐观。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绝不会是终点。”Sam坚定地说。


有人走也有人留,致敬所有的坚守者



从2020年以来,旅游人承受着疫情反复所带来的的压力。不研发新品,可能会人心涣散,军心不稳;但全身心投入去做产品,又可能遭到疫情的伏击,人财两空。看到位于奉贤的营地顺利开业,柏柏、Sam的上司——春秋旅游亚太部总经理邵玉华终于稍微松了口气。


她告诉记者,鼎盛时期,亚太部曾有120位员工。2020年,旅游人迎来了疫情后的第一波转型期,有三十多位员工选择“出去看看”,其余的员工则分流到了其他的业务部门,如国内游、房车等。


“今年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显然比两年前更大。但是,今年走的人不多,因为我们公司业务线覆盖全面,绝大部分员工有事做;比如说,3月份,我们就已经在内部动员大家开始着手策划露营基地了,大家有目标,干劲足。”邵玉华自己也带着他们考察过四五个基地。尽管太阳相当毒辣,但按她的话来说,这群以“90后”为主的孩子们很拼,很能吃苦。“看得出,如今留下来的旅游人,都是真心热爱这个行业的。”她指出。


上海的旅游企业也在努力为这群坚守者创造更多的可能。据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介绍,早在两年前,他们就开始探索微游线路,鼓励导游们能够挖掘上海城市的灵魂,带领游客在老建筑中寻找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留下一份家国情怀。尽管项目利润极低,但是能给导游创收;营地项目也是踏准了本地游的节拍,想为旅游工作者提供就业机会。


尽管出境游、跨省游“命途多舛”,尽管暑期旺季因疫情而中断,尽管旅游业尚未完全走出困境,但时至今日,有这样一群旅游人仍在坚守。




摄 影:叶佳琦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他们是度假区的“神奇守卫者”!在...

回访|车水马龙的上海回来了!曾住...

三部门部署归集发布高校毕业生基层...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