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最前沿接触、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的基层储备,职业教育人才的就业一直是国家及社会关注的重点。9月13日,由前程无忧发布的《职业教育人才(专科)求职意向和状况调查》显示,专科生预期薪酬达成率低,仍有过半数的受访者实际薪酬在5000元以下。不过,实习起始时间更早的专科生在就业中会获得更多潜在机会。
专科生预期薪酬达成率较低
男性实际薪酬高于女性
《调查》显示,63.8%的受访专科毕业生预期薪酬在5001-8000元,但在已获取offer的毕业生中,只有29.3%的受访专科毕业生实际薪酬达到了这一区间。63.4%的受访专科毕业生实际薪酬在5000元以下。月薪过万的受访专科毕业生更是寥寥无几,不足百分之五。
交叉专业分类和实际薪酬来看,在受访专科毕业生期望的5001-8000元薪酬区间内,能源动力与材料、装备制造、资源环境与安全三类专业的实际薪酬达到受访专科毕业生预期的比例超过六成。而公安与司法、水利和轻工纺织类,实际平均薪酬低于5000元。在5000元以下的薪资区间内,女性比例高出男性四分之一,而在5001-8000元区间,男性比女性高出近两成。总体来看,受访专科毕业生中,男性获取的实际薪酬高于女性。
结构错配、扎堆竞争
是专科生就业难的主因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据教育部信息,全国组建了1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75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尽管如此,专科生就业仍面临结构性不匹配和可竞争机会少的难题。
《调查》显示,软件/网络服务、多元化、计算机/消费电子/电气是受访专科毕业生择业最倾向的前三名行业,国企和事业单位不出意料地成为就业首选,分别占比67.5%、52.4%。从岗位目标来看,非专业技能类的受访专科生把主要关注点放在了基础运营类、新媒体类、市场推广类、人事/行政类等门槛较低、专业限制较少的岗位上。
但从整体就业市场的需求来看,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趋势驱使所有行业的企业都往“高科技属性”靠拢,数据类、算法类、产品类工作成为新增招聘主需,生产类、市场推广类岗位进一步缩减,专科生在岗位选择方向上与市场供需仍有错配。同时,面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的变革,职业教育(专科)院校也应在产教融合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行业发展、产业变化、技术创新的能力。
实习时间前置
对专科生就业有积极影响
《调查》显示,结合三年制和五年制专科调查数据,54.5%的受访专科毕业生首份实习发生在入校最后一年,但也有超过四成的受访专科毕业生入校前两年已经开始实习。
对比受访专科生的实习起始时间和对2022年就业形势的感受来看,入校最后一年开始实习的受访专科毕业生认为“2022年就业形势比2021年难”的比例最高,入校第一年和第二年就开始实习的受访专科毕业生对此的感受则更为缓和。通过简历投递和面试机会调查数据也可以发现,实习起始时间更早的专科生在就业中也获得了更多的潜在机会,入校第一年就开始实习的受访专科毕业生获取面试机会的比例要比入校最后一年才开始实习的高出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