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家庭教育难题,家长可以请教谁?家庭教育指导师或可以成为一种新选择。在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家庭教育指导师成为18个新增的职业之一。谁可以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一行职业前景如何?劳动报记者专访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傅蕾。
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专业能力和人情味儿必不可少
傅蕾是上海开放大学的副研究员,有着8年家庭教育服务咨询经验。“我之前也做家庭教育讲座,有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基础和储备。尤其是自己有了小孩以后,为自己答疑也为他人解惑,就逐渐走上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道路。”
目前,傅蕾所从事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多是公益性质的,通过讲座、电话咨询和面谈的方式开展。“疫情期间主要是在线上进行,比如上海家长学校讲座,社区学校讲座等,涉及亲子关系,父亲养育、二胎家庭等大家关心的话题。”
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需要具有哪些方面的能力?在傅蕾看来,专业能力和人情味儿都必不可少。“家庭教育指导师指导与服务的对象是人,如同教师一样,需要有亲社会方面的人格特质,比如同理心、共情、关心、好奇等特质,人职匹配,事半功倍。”
有了人情味儿,能够感同身受的理解和了解家长和孩子的苦恼,还要有专业能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傅蕾说,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时候来自父母深层次的观念、成长经历,以及整个家庭系统的运行等,这涉及儿童心理发展、儿童生理变化、婚姻家庭建设、个体发展等问题,横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营养学,甚至运动学等多学科。所以在学科知识之上,还需要一些专业技能,比如访谈、澄清、投射、行为矫正等技能。
此外,傅蕾认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是一个实践能力非常强的工作,需要不断积累。因此家庭教育指导师往往需要一个师傅来带,帮助新手从理论走向实践。
最希望能用专业力量点亮他们心里的光
“有时候家长来求助的时候,差不多崩溃了,心里已经没有能量了。我们能做的,就是用专业力量点亮他们心里的光。”傅蕾说。
傅蕾和记者讲起了不久前她服务的一个案例。10岁的小男孩小峰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在外地生活,读小学了才来上海和父母团聚。“来上海之后,妈妈工作忙,主要是爸爸照顾生活起居,但因为从小不在一起生活,全职在家的爸爸有一些情绪问题,所以一度亲子关系很紧张。”
傅蕾给家长留了“作业”,一方面记录孩子情绪需要调节的次数、具体表现、情景和强度等,另一方面给了家长具体的指导方法。“如今,两个月过去了,孩子状态已经好了,后续还会继续指导。”
在家庭教育方面,傅蕾说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长诉求特征比较明显。比如,学龄前,家长关心儿童行为问题,尤其是性格与习惯的养成,比如不喜欢打招呼,喜欢哭闹,幼儿园不听老师话等等。到了小学阶段,家长更关心学业管理问题,比如写作业磨蹭,听课不认真,不能自主安排作业等。“到了中学,家长关心情绪调节与自我认知问题,比如亲子冲突、情绪波动、自我价值等。”
傅蕾说,其实有些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现象”并非是“问题”,家庭教育中需要关注的是家长的无措和焦虑。“很多时候是家长需要自我革新与自我成长的地方被孩子激发了,而不是因为孩子而产生。”所以,傅蕾认为指导家庭教育需要从家长与家庭的整体认识入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作为新职业,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有了上海方案
“我觉得家庭教育指导师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工作。”傅蕾说,在二十大报告中专门提到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相继出台,都是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的风向标。“另外,家长素质越来越高,对生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家庭发展的角度,他们愿意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师的指导和帮助。”
据了解,目前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工作还是以公益性为主。在职业准入、等级认证上面还没有成体系。不过,好消息是上海已经有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方案。
11月10日,上海开放大学就正式发布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方案”,方案从公共政策研究、实践需求调研、专业课程研发、培训组织实施、考核评价认证等方面进行了一体化设计。
目前培训对象首先定位学前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根据方案,计划在未来5年内面向上海所有中小幼教师铺开,实现课程资源与培训人次的全覆盖。除了面向基层一线的广大教职员工,家庭教育指导师课程方案中的培养对象还包括相关家庭教育专业人员、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志于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人员。
“上海家长学校自2020年7月起启动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工作以来,重点针对教育系统的中小幼教师,已经培养出了2000多名初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他们活跃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各类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逐渐成为上海家庭教育领域中一支举足轻重的生力军。”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伯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