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帮扶就业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杨浦积极打造“乐业空间”,家门口就能找工作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王迪 发布时间:2022-11-21 12:57

摘要: 逐步扩大“乐业空间”的规模,让其更好地融入家门口的“生活圈”,正是“宜业”的具体落实之措。


如果你不幸失业,请先别灰心丧气。不妨去家门口的“乐业空间”去看看,说不定很快就能获得帮助、推荐上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那么,该如何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守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积极落实岗位匹配呢?在杨浦区,一个就业服务的“金字招牌”——“乐业空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杨浦区人社部门通过辖区内各街道,统筹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睦邻中心、创业园区等平台,探索在社区中打造集信息排摸、岗位开发、就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就业服务新载体,并将其创新性地融入“15分钟生活圈”。


数据显示,仅今年截至10月底,杨浦区就新增就业岗位30168个,帮助3040名就业困难人员、2066名失业青年、6751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比例达91.42%,乐业空间在其中功不可没。


空间虽“小”能量很“大”


长阳创谷,一个聚集着200多家创业公司的园区,有人说连呼吸一口空气,都是“创新的味道”。大桥街道的“创谷乐业空间”就坐落其中。


街道服务办主任黄意斐告诉记者,空间的面积不大,能量却不小。这个空间,以创谷园区内企业及白领为聚点,辐射周边居委、失业或无业青年,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服务,从而推进就业服务工作融入地区双创生态圈。



“创谷内的创业企业多,岗位需求也多,其中不乏高质量的职位,既然如此,为何不将其充分利用起来呢?”黄意斐表示,通过对园区的企业走访,“创谷乐业空间”收集了众多岗位信息,而这些空缺的岗位需求,则随后被传递给了一个个社区内的失业或困难就业人员手中。


大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灵告诉记者,街道辖区内有多个创业园区,例如:长阳创谷、互联宝地、城市概念等,这些园区内的企业不断创造出新的岗位。正是瞅准了企业用工和就业服务的交叉点,“乐业空间”直接“扎根”进园区,精准搭建起了供需桥梁。


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睦邻中心、创业园区……如果你整理下杨浦区的乐业空间清单,就会发现,这些空间无不有个共同点,就是聚焦在社区一线。


“想要做好就业帮扶,就得接地气。”杨浦区就促中心党总支书记陈琪表示,人社部门希望能够更充分地发挥社区现有公共服务平台,从而将就业服务更近距离地送到求职者身边。


“红娘”牵线帮助上岗


有人把“乐业空间”里的指导师比喻为“红娘”,她们左手牵着求职者,右手则是企业,“千里姻缘一线牵”。


“幸亏乐业空间的老师没有放弃我,帮助我重新回到了岗位上。”说起从失业到再就业的历程,40岁的唐先生深有感触。2021年10月,在一家教育培训上市公司担任高管的他,因为公司倒闭失业。遭遇欠薪、客户投诉等多重打击,很长时间里,他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直到乐业空间的老师找到唐先生,为他推荐岗位,劝说他到“乐业空间”来坐一坐、聊一聊。几经劝说,他才放下了戒备心理,走出家门。从家到“乐业空间”不过十分钟的路程,他却想了很多,优质的岗位信息,真诚的鼓励,化解了内心的抗拒,自己终于决定再次振作起来。


最终,唐先生在一家医疗服务公司应聘上岗了。最初这只是一个客服的岗位,薪资级别与之前的工作差距很大,但是乐业“红娘”在跟公司方面做了充分沟通以后,告知唐先生,无论公司和职位,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22年初恰逢疫情封控期间,该公司承接了社区核酸采样工作,需要设置采样点,招募检测员,工作量相当大。在很多同事心存畏惧的时候,唐先生挺身而出,整整几个月,他闭环住在公司,把各项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入职不到一年,他晋升公司管理层,职场的第二个春天已然到来。


有着20多年经验的“红娘”高燕告诉记者,“我们的工作,就是把左手和右手精准地对接。”


实际工作中,“红娘”们往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忙起来一天呼出上百个电话。质疑、猜忌、泄愤……几乎所有的“红娘”都曾经历过这些遭遇,她们的电话常常被一度失望的求职者直接挂断。



“但是我们坚信,暖意终能融化寒冰。”高燕表示,“红娘们”感觉最温馨的时刻,就是那些曾四处碰壁的求职者终于上岗后,在微信上发来的那句真心诚意的“谢谢”,“那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融入家门口的“生活圈”


如今在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一种很美好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意味着,在市民15分钟步行的范围内,将能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


在陈琪看来,逐步扩大“乐业空间”的规模,让其更好地融入家门口的“生活圈”,正是“宜业”的具体落实之措。


陈琪告诉记者,2020年时,杨浦在所有街道实现了“乐业空间”全覆盖。同年,高校“乐业空间”建设启动,政校企三方联动、资源融合,共同为高校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目前,杨浦全区12个街道共设置乐业空间13个,拥有服务专员27名,辐射居委会102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电力大学5所高校乐业空间相继投入运行。



“乐业空间”成立以来,累计举办沙龙、参观访学、讲座、专场面试会、校园招聘会、户外拓展等活动近千场,线下线上近10万人次参与。近两年,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在全市名列前茅,“乐业空间”如今已成为杨浦区公共就业服务的一张特色名片。


“2022年,在疫情和经济大势的双重影响下,上海面临的就业形势以及困难前所未有,而杨浦辖区中小微企业多、高校多,疫情之下更易受到冲击,就业工作需要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挑战。”陈琪表示,“乐业空间”作为政府与高校、街道之间强有力的桥梁纽带,在稳定和促进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及时摸清重点就业群体的现状和需求,协助排摸地区失无业人员逾1万人次、杨浦户籍应届高校毕业生4320名;另一方面适时适需地提供了精准的公共就业服务,截至10月底,杨浦区就新增就业岗位30168个,帮助3040名就业困难人员、2066名失业青年、6751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比例达91.42%。


记者了解到,今年“乐业空间”探索借助各类线上渠道,构建更立体化、精准化的就业服务模式。其中,为了应对疫情对传统就业服务的影响,借助微信、B站等新媒体平台,采取新颖的岗位推介形式,充分调动就业服务对象尤其是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等年轻求职者的参与热情。


不仅如此,“乐业空间”还推出小课式2.0版——“打造我的2022”沉浸式巡演,以“岗位解析+潜力探索+岗位推介+求职适配”的课程结构,重点聚焦毕业生求职技能和求职意愿的提升,提供量身定制的家门口就业指导服务。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5年基本实现诉讼案件下降至合理区...

职场脱口秀|最“香”的职业,火锅...

一键人岗匹配,成功推荐就业近20...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