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时评|建设战略人才力量的有力举措——评上海首次实施工培生选调项目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03-03 15:41

摘要: “卓越工程师”被置于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位置,工程师的地位未来将愈发凸显。

宝武、商飞、上汽、上海电气、上海航天……这些知名国企,都对优秀应届毕业生放开了一个岗位——上海工程师选调培养生。


3月2日,上海宣布正式启动2023年上海工程师选调培养生项目,遴选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在沪央企、本市地方国企等企业一线工作培养,计划首批专项选调200名左右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


选调生,并不稀奇,上海每年各区都会公开招聘;不过,把应届生选调去国企一线,作为工程师去培养,又是如此大规模地在全市层面进行,是近年来的第一次。这一举动背后,传递出了什么样的信号呢?


首先,“卓越工程师”被置于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位置,工程师的地位未来将愈发凸显。


这些年,我国在新兴科技领域、产业领域,无论是产业需求,国家需求,还是经济体量规模的发展、经济结构的改革,对人才的需求量,都大幅增加。然而,作为托举“中国制造”的主力,工程师的规模却与制造业地位并不匹配。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仅为3.55%,远低于德国23.2%、欧盟14.2%的水平。初级、中级和高级工程师均呈现严重供不应求态势,求人倍率出现较大涨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由此可见,未来工程师的人才培养已经上升到了国家高度。


其次,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工培生选调项目,体现了对先进制造业和相关人才的高度重视。


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着力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推进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融合集成,进一步厚植创新驱动根基。上海已经明确,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是在实体经济上,要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提升效能、以质取胜,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技术、数据等提升,“人”这一关键要素自然缺不得。必须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聚焦“高精尖缺”,实施海内外顶尖人才引育、科技领军人才队伍提升、青年科技人才队伍锻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振兴等工程,持续壮大科技创新“四支队伍”。尤其是企业在高端工程类人才培养上,“高薪挖人”不切实际,更要依靠自主培养。


所以,上海“喊”高校应届生去当工程师,实则是以政策带动工程师人才供给,培养一支战略人才队伍,成为未来推动关键领域、关键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从此次选调来看,人才是优中选优,要求的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工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应届生;而从供给端来看,岗位的高质量和发展环境的专业性也非常不错,企业个个都是赫赫有名的央企国企,不仅对工培生“一人一策”制定培养方案,其还能享受市有关部门提供的落户、安居、培训等配套政策,以及所在企业的优惠薪资待遇、各类学习培训机会。目标就是为了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


当然,培养出了工程师,还得留得住工程师。这次的选调开了好头,但未来想要更多应届生对工程师的岗位趋之若鹜,还必须进一步拓展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持续营造尊重工程技术人才的社会氛围,以切实手段增强理工科毕业生从事工程类职业的意愿。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职场脱口秀:上海首次选调工培生!...

首批200名,上海启动工培生选调...

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完善灵活就业促...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