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一个人上岗,就是给一家人幸福!基层“求职顾问”用耐心真情帮扶失业人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03-14 15:59

摘要: 在职业的“低谷”,没有人去“帮一把”,这些失业人员很有可能就会陷入“死循环”之中。


顾燕英很忙,她的手机上总是有需要回复的微信,偶尔空闲下来,还总有一个个电话等着她去拨打。


“没想到,这份职业,居然比我当初干销售还要‘辛苦’。”顾燕英笑着告诉记者。作为杨浦区乐业空间团队的一名“求职顾问”,她的工作职责就是帮扶社区内的失业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就业”一词近30次,可谓是高度关注。其中,要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成为重点。在顾燕英看来,“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帮扶就业的关键就在基层,“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一个人上岗,那就是给了一家人的幸福。”


要“愿意干”还要“干得久”


在很多人看来,推荐工作似乎并不难。手头有啥适合的,发给对方便是,如果求职失败,那就再换个别的岗位呗。


“冷冰冰的交流,很难帮助失业人员重新上岗;即便可能有了工作,也很难做到持续稳定。”顾燕英告诉记者,“求职顾问”不仅是“客服”、也不仅是岗位的“二传手”,必须要从每一位求职者的“真心朋友”做起,“只有打开对方的心门,他们才会真正地愿意听你的意见,也会有助于长期安稳。”



顾燕英接触过上百位的社区失业人员,他们年龄不一、人生阅历不同、家庭条件也并“各有特色”,但有一点几乎相同,那就是心态。


“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的失业,使得他们每个人的心态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顾燕英表示,有些人是“玻璃心”,容不得半点批评;有些人则是自暴自弃,彻底否定自己,还有些人则是眼高手低,迷茫于自我之中……


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障碍,首要的便是从“医心”开始。在顾燕英看来,不仅要解决其“愿意干”,还要让他“干得久”。


42岁的李卓,就是顾燕英“治愈”的一名“患者”。这位大龄女性曾失业在家两年,顾燕英一度帮其推荐了两次岗位,可她均是做了一天便离职。


“轻易地放弃和随心所欲地离职,背后一定有其原因。”顾燕英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异常,于是即没有急着推荐第三份工作,也没有责难对方,而是先聊起了天。看到“求职顾问”如此平和,李卓也放下了心里的戒心。事后,顾燕英知道了,原来在李卓的心里,还一直留恋之前的岗位,任何新工作都会拿来进行对比,稍有不顺就会不干了。


找到了“心病”,就得用“心”去医。顾燕英决定先帮李卓纠正心态,认知调整好才能稳定就业。一方面,邀请她参加了“寻找职业生涯的黄金key”、“致青春,美在瞬间”、“职业辅导一对一”等各种活动;另一方面也点醒了其责任担当。


“毕竟,从高处换到低处,接受一份薪资变少的基础岗位,心理的接受程度不是那么快可以改变的。”顾燕英告诉记者,在与李卓的沟通过程中,她始终是一个“朋友”的角色,而并非一味的说教。一段时间的陪伴下来,李卓终于打开了“心门”,愿意转换角色,接受了一份大富贵的收银员面试并成功上岗。


欣喜之余,顾燕英还每天坚持为李卓“打气”,防止其“走回头路”,而真心把“顾老师”当成朋友的李卓这次也坚持了下去,实现了稳定在岗。


聚焦个人还要放眼家庭


当个体求助者上门,不仅要聚焦他的个人情况进行就业辅导,还要放眼他背后的整个家庭,这是乐业空间求职顾问们的习惯。用他们的词来说,这叫描绘一张“家庭画像”。“了解个人,更要了解他的家庭。因为很多时候,家人的情绪、就业状态也是造成工作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顾燕英说。


在帮助李卓上岗的时候,顾燕英无意中了解到了一个细节——她的女儿曾自己去商家自荐做兼职。详细了解下来,顾燕英发现,原来李卓八旬的婆婆查出来大病,而丈夫的就业同样不稳定,经常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为此,顾燕英主动将其丈夫也纳入了帮扶对象,帮其精准匹配,成功地找到了一份工厂流水线的工作。夫妻双双有了工作,收入稳定了,不用再靠着低保过活,走出了生活的窘境,女儿的脸上有了笑脸,夫妻上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思想稳了,就业也就稳了。”顾燕英笑着说道。


个人稳就业就是家庭幸福


事实上,如同这样的“求职顾问”,在杨浦区还有不少。顾燕英所在的乐业团队,“人马”来自上海劳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着杨浦区近半数的社区乐业空间。他们用丰富的资源,专业的就业辅导技巧,助力缓解用工难和就业难。



“人生不免历经坎坷,职业生涯也不一定会一番风顺。”劳林中心乐业团队负责人高燕告诉记者,但是如果在职业的“低谷”,没有人去“帮一把”,这些失业人员很有可能就会陷入“死循环”之中。


高燕表示,“求职顾问”推荐岗位只是本职工作,重要的是用专业技能,为他们争取就业机会,改变和提高他们的认知,保障其收入稳定,“一个人的稳定就业,带来的可能就是一个家庭的幸福感。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消除缠绕在这些人身上的负能量,让他们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心中有希望。”


顾燕英的手上,有着一份不断更新的失业人员名单。每次,她都会仔细核对,当一个个曾经熟悉的名字被划掉时,她的心中总会有种成就感,“这就是我的工作成绩。”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委员通道|全国政协委员曹鹏:用工...

武戏好看,武生不好当!全国政协委...

劳动时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