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该群体就业情况广受社会关注。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截至4月中旬,已有50.4%的求职毕业生获得职位,比去年小幅上升。
问卷调研显示,2023届毕业生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从去年的50.4%上升到57.6%,慢就业比例也从去年的15.9%上升到18.9%。与此同时,选择自由职业的比例从去年的18.6%下降到13.2%,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从去年的9.3%下降到4.9%。
分析发现,一方面,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58万,比去年增加82万人。但据报道,2023年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为120万,比去年的124万并没有增加。疫情放开后,学生求职更加顺畅,所以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较去年升高。另一方面,当前国内经济进入恢复期,在新的环境下,多数毕业生对就业市场及经济形势有更清晰的认知,更倾向于抓住现有工作机会,因此找工作的比例上升。同时,对传统单位就业的偏好加强,而对稳定性相对较低的自由职业偏好减弱。
国企仍是毕业生首选,占比46.7%,较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且连续三年呈上升态势。选择民营企业的占比为12.6%,较去年下降4.8个百分点,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中型企业仍为毕业生首选,占比48.6%,较去年上升3.5个百分点。选择大型企业的毕业生占比25%,较去年高8.1个百分点,与21年持平。而选择小微企业的比例为26.4%,较去年下降11.6个百分点。
从期望就业行业来看,2023届毕业生期望去IT/通信/电子/互联网的比例为25%,较去年小幅回升0.9个百分点,与21年基本持平;汽车/生产/加工/制造的占比为8.1%,较去年上升2个百分点。与此相反,房地产/建筑、教培行业占比进一步收缩,分别为5.2%、5.5%,连续三年呈下降态势。
从求职毕业生的学历来看,大专、硕博求职毕业生中,获得职位的比例分别为54.4%、 56.7%,较总体分别高出4%、6.3%;而本科求职毕业生中拿到职位的比例为47.5%,较总体低2.9%。一方面,白领岗位在招聘时更青睐高学历人才,而蓝领岗位则偏好技术型毕业生;另一方面,大多本科毕业生不具有且不愿意接受实用技术型岗位,只能与更高学历毕业生竞争,导致获得率较低。
工科毕业生获得职位的比例最大,而人文学科专业的比例较低。具体来看,相较于其他学科,工学专业的市场需求更大,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高端制造相关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多,今年工学类毕业生获得职位的比例为56.9%,较总体高6.5个百分点,而人文学科类毕业生的比例仅为41.3%,较总体低9.1个百分点。对此,分析认为,文科类毕业生因缺乏与市场需要相契合的相关技能和知识,可从事的岗位有限,就业渠道狭窄、竞争激烈。
普通本科院校的硕士求职毕业生中,获得职位的比例为50.5%,较双一流硕士(65.9%)低15.4个百分点,甚至较双一流本科毕业生(54.3%)低3.8个百分点。近年来,考研人数逐年增加,为追逐更高的学历,出现很多“逆向考研”人群。然而就调研数据来看,普通本科院校的硕士毕业生较双一流的本科毕业生,在找工作中并无明显优势,甚至会降低成功率。所谓“逆向考研”教育回报率低,追求硕士学历需有更周全的考虑。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