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挥新型技师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主引擎作用,带动全市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提升。近日,记者了解到,本市人社局、教委、国资委等部门下发意见,加强本市新型技师学院高水平建设,从而引领带动本市技能人才队伍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前,本市现有中等职业学校71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21所,民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1所,一些优质职业院校多年来承担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世赛国家集训基地、世赛上海选手培养基地的任务。此外,近年来本市依托龙头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技能人才培养、技能评价、技能竞赛等工作,辐射带动行业内技能人才整体素质提升。
但是,当前上海高技才队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状,必须创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此,本市将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制度完善、条件成熟、成效显著的院校、企业等单位中,按照稳步试点、逐步推开原则,挂牌发展一批新型技师学院,探索构建政行企校多方协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本市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力争建设20家左右的新型技师学院。此前,上首批新型技师学院名单已对外公布,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江南造船集团职业技术学校等10家单位入选。
按照要求,本市将推进面向本校学生开展职业技能评价。鼓励新型技师学院对经评审通过的培养项目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新型技师学院经备案后成为评价机构,面向本校相关专业毕业学年学生开展认定,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尚未纳入“课证融通”培养模式的专业,支持新型技师学院对接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或企业评价机构,为毕业学年学生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实现院校专业全覆盖。
同时,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以评审通过的新型技师学院培养项目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持续拓宽政策受益范围,不断扩大培训规模。积极开展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全面提升企业职工技能水平。鼓励企业面向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职工开放,提供实训服务。
不仅如此,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发挥新型技师学院龙头带动作用,全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力争实现企业技能岗位职工“人人持证”。鼓励企业将技能人才评价工作融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与企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新型学徒制、职工技能培训等各类活动相结合。打破学历、资历、年龄、身份、比例等限制,对技艺高超、业绩突出的一线职工,可按规定直接认定高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稳妥有序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发挥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作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竞赛,对参加竞赛的企业职工按规定晋升相应技能等级。
积极探索建立岗位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福利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激励机制。稳步实施与高技能人才相匹配的薪酬制度试点,完善技能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建立技能人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高技能人才人均工资增幅不低于本单位相应层级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人均工资增幅。对在聘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在学习进修、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评优评奖等方面,比照相应层级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聘用到特级技师岗位的人员,比照正高级职称人员享受同等待遇。首席技师薪酬待遇可参照本单位高级管理人员标准确定或根据实际确定,不低于特级技师薪酬待遇。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