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初心不断创新,传承发扬三代劳模精神!这支“明灯”党员服务队守护城市光明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06-26 15:56

摘要: 他们用“初心”接续“明灯”,点亮万家灯火,守护城市脉搏。

今年,国网上海电力首个以百年变电站为载体的“红色济阳”思想教育基地正式启用。作为市北供电公司的前身和百年电力工人奋斗的初心,这里诞生了三代电力劳模,走出了一批批优秀党员,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辉煌。随着济阳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明灯”(市北运检)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伍也不断壮大,他们用“初心”接续“明灯”,点亮万家灯火,守护城市脉搏。


奋斗为魂勇担时代重任


急难险重来临时,“明灯”党员服务队总是勇挑重任,将红色力量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


2022年,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是上海难以忘怀的一段记忆。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明灯”党员服务队喊出了“疫情不退,我们不撤”的铮铮誓言,以硬核担当保障危急关头的电力供应。


当年3月27日0点30分封控前夕,“明灯”党员服务队接上级通知,宝山区宝杨路上的太平货柜有限公司要为长兴岛紧急输送326个集装箱,需要他们立刻参与,配合完成集装箱的电源布线工作。


疫情刻不容缓,时间就是生命。全体服务队员接到通知后连夜赶往公司集合,准备好充电式手电钻、PVC线槽剪线钳等布线工具及各项防疫物资,驾驶应急发电车前往作业现场。经过昼夜奋战25小时,他们急速完成了326间隔离房的电源布线改造,为服务区域疫情防控和供电保障提供坚强支撑。



图为隔离房电源布线改造场景。市北供电公司提供


在封控期间,他们互帮代管、互相补位,连续值守67天,带头深入封控小区73次,累计开展设备特巡22877次,踏出了31020公里的巡视长度。


“长风一村有部分居民楼停电,请操作班立刻前往!”


“收到,马上出车!”


5月11日凌晨3点30分,服务队队员陈浩接到调度电话,长风一村有部分居民停电。接到电话后,众人带好抢修所需工器具迅速出车前往停电地点。经初步了解,线路故障位置锁定在封控小区内,然而该小区一周之内有新冠阳性患者,根据公司防疫工作要求,抢修人员需穿戴防护服进入小区。为减少停电带来的影响,第一时间让居民的灯亮起来,队员们当即决定自行正确穿戴好防护服后进入小区,抢时间完成抢修。


信念在胸,责任在肩。作为应急抢险的主力军,“明灯”党员服务队用他们的双手帮助了一个个失电的小区重获光明;用他们的眼睛见证了一次次的曙光撒向人间。


奉献为桥情连接万家灯火


“你用电、我用心”——简单六个字,重若千钧。作为供电部门,在全年各类保电活动中,随处可见“明灯”党员服务队忙碌的身影;此外,他们更是将优质服务送进医院、养老院和校园,让温暖触手可及。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普陀新院),他们定期“诊断”配电设备运行状态,义务开展客户侧隐患排查治理;在区域养老院内,首次采取“应急发电车+大型充电宝”的双保障方案,精准配送应急供电设施,为老人安然度冬加上“电力安全锁”;在儿童康健院,他们连续5年结对帮扶助学,为贫困学子铺平求知进取之路;在学校里,他们为广大青少年开展各类电力科普课程,逐渐形成“爱心暑托班”系列公益活动。



图为队员在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开展电力科普活动。市北供电公司提供


戴上安全帽,穿上工作服,他们是保障上海中北部地区万家灯火的“光明使者”;脱下安全帽,披上红马甲,他们就成了老人们眼里的“活雷锋”、孩子们心中的“明灯老师”。一年又一年,“明灯”党员服务队全身心投入抢修服务和志愿服务中,高举红色先锋旗帜,筑牢党群连心桥。


首创为“钥”开启创新之门


秉承着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明灯”党员服务队在劳模精神的引领下,释放出创新创效的魄力。在“金牌党员服务队长”韩浩江的带领下,他们积极投身到技术创新的队伍中,结合在社会服务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发挥多专业的综合优势,围绕重点、难点开展技术攻关,在改革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停!4分48秒!师傅,咱们这小玩意儿可太强了!”


在110千伏帆顺站一号主变回路检修中,以杨杰为首的“明灯”服务队员们成功地将梅花触头弹簧安装工具应用在了实际检修工作中,变电站内队员们互相拥抱,难耐激动之情。


原来,在断路器检修过程中,检修人员经常会发现梅花触头的部件缺陷,如触指烧伤或者弹簧松散、触头架变形等,如不及时处理将会造成严重的运行事故。


“明灯”党员服务队针对这一难题使用此工具后,经过大半年地潜心钻研和不断试错,想到了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在保证安装质量的同时,使得安装人力从原先的3人减少到1人,时间由原先的30分钟缩短至5分钟内。


“感谢党员服务队,用上了这个小发明以后,我们断路器检修的工作效率大增。最重要的是,再也不用担心触指损伤、弹簧变形和人身伤害的问题了,”在变电修试班,班长和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们对这一发明连连称赞。


依托劳模工作室,通过党员带队员、队员带全员,近年来他们共开展17项科技项目,获21项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发表30篇论文,编写多项专业教材。成立了上海第一支声电波局放检测工作小组,构建了上海第一座环境参数自适应调整变电站,为国内首例距110千伏变电站仅26米的高难度烂尾楼爆破工程纾困解难。


2023年,“韩浩江劳模工作室”正式揭牌,从0到1的首创背后,是每一位队员的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共同努力。这片“匠心初地”将继续为青年员工技术创新工作开展搭建新平台,带领青年员工不断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头图为队员在劳模工作室内进行项目研讨交流。市北供电公司提供。


责任编辑:王卫朋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把好劳动争议“第一道防线”,打通...

针对海外留学团队专项扶持!本市推...

劳动时评|2022年企业技能人才...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