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现在是网络购票时代,但总有一些突发状况让你不得不去火车站售票窗口,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更习惯去线下购票。于是,“我要一张××到××的票……”“我来早了,能改签早一点的班次吗?”“今天的车票,退票要收多少退票费?”……诸如此类的问题,每天都在铁路售票窗口出现,而每一位售票员也将一一作答。
在小小的售票窗口内,他们能够脱口而出上千个车站名称,报出旅客所需的车次,规划安排出行路线。7月起,中国铁路又进行了一次范围广泛的大调图。线路增减、车站变化、时刻调整,一夜之间,铁路售票员就必须迅速切换更新这些信息,以此为旅客提供最靠谱的服务。那么,作为车票窗口“最强大脑”的售票员,是如何练就这些本领的呢?为此,记者走近了铁路上海站售票员,见证这些最动人的“出票瞬间”。
化身铁路“智能地图”规划线路
“您好,我想买一张上海到乌鲁木齐的车票。”
“到乌鲁木齐没票了,这个月新开了上海到西宁的高铁动车,建议您坐到兰州站,再中转去乌鲁木齐。您看可以吗?”
这是一组发生在铁路上海站售票窗口的普通对话。提出中转建议的正是上海站售票值班员从上珠。只见他仔细敲打着键盘,在确认了旅客人信息无误后,火车票新鲜出炉。而这也是7月起铁路调图后,叠加暑运大客流所带来的全新挑战。
调图叠加暑运,车站售票窗口非常忙碌。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从上珠从容应对的回答虽然看上去平平无奇,但背后却藏着不为人知的努力。要让前往四面八方的旅客顺利买到出行车票,售票员不仅要快,脑速也要一并跟上,还要化身中国铁路的“智能地图”,熟记全国铁路线路、列车到发站和停靠站等信息。如此一来,方能得出“最优解”,从而帮助旅客合理规划出行路线。
人工服务带来的安全感不可替代
不少人会问,当下网络购票、手机购票也很方便,为什么一定要去窗口找售票员呢?会不会多此一举?其实不然,很多时候,人工服务带来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不可替代的。
让从上珠印象深刻的是两天前遇到的一位改签旅客。当天中午,一名旅客因为没赶上前往西宁的列车,而选择来窗口办理改签业务。殊不知,这趟Z376列车一天只有一趟,根据改签规则,倘若其不这一天完成改签,车票就只能作废了。
从上珠在列车时刻表上做记号便于熟记。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师傅,这可怎么办,我们旅游酒店都订好了,如果不按时到,得损失不少钱。“隔着售票窗口的玻璃,旅客一脸焦急。
此时,从上珠的大脑飞速转动,他当即给出了一个补救方案:先快速购买一张上海到南京的高铁票,而后火速“追车”。
原来,根据调图后的时刻表显示,旅客只需要搭乘16:29分抵达南京站的高铁,就能利用30分钟的“时差”赶上当天曾错失的Z376次列车。
“我算过了,Z376次列车到南京的时间是16:52分,17点准时发车开往下一站。只要旅客提前做高铁到南京,就能有30分的‘追车’时间,来得及!”从上珠将自己在脑海中设计的“追车”线路图清晰地描述给了记者。
最终,旅客欣然接受了这个方案,挽回了本来几乎就要损失的车票和酒店费用。
练就“最强大脑”从来没有捷径可走
其实,像从上珠这样的“最强大脑”在铁路上海站售票窗口上绝非个例。而且,如今的售票窗口还不止售票这一单一任务,包括改签、退票等各种服务在内,几乎一应俱全,早已成为了“一窗通办”。目前,铁路上海站售票车间共有售票员近70位,通过多年窗口服务历练,他们都可以独当一面。
每一位售票员都能够独当一面。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活地图”的练就绝非一朝一夕,当被问到背后的秘籍时,作为上海市劳模的从上珠回答得很实在:勤学苦练。练就“最强大脑”从来没有捷径可走,身为一名售票值班员,同样还是铁路心尚服务工作室的一员,每逢铁路调图,或是诸如学生票、孩童票细则调整的时候,他总会和同事们一起加紧学习。在各种场合,你都能看到他们见缝插针地在新运行图上圈圈画画,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从我入行的那一天起,我师傅就告诉我,干好铁路售票工作,就是要有‘妈妈的心、婆婆的嘴,还有两条闲不住的腿’。”如今,在铁路工作37的他,在售票车间的时间就占据了足足31年。
在小小的售票窗口,每一名铁路售票员都恪尽职守。不知不觉间,他们拥有了各种各样的特别技能,这些技能也让他们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便利。的确,随着电子客票时代的到来,旅客出行越来越便利,火车站的售票窗口前,也已不再是整日的人头攒动。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铁路售票员或许会退出历史舞台。但只要售票窗口还在对外开放,那么,端坐在售票电脑前的他们就依然会苦练技能,努力服务好每一位有需求的旅客。
头图为从上珠正在利用休息时间熟记列车运行图。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