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争到年底,有就业意愿的本市登记失业青年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本市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不低于90%。7月31日,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本市决定在全市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十个“一”就业服务攻坚行动。
据了解,攻坚行动的服务对象为本市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包括本市高校及本市生源外省市高校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以及在本市登记的失业青年(包括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16-24岁失业青年)。
首先,本市将形成一个实名信息库。各区要对登记失业青年信息进行全面摸排,通过电话短信、上门走访等方式,逐一摸清个人信息、就业需求、帮扶状态,对未就业的做好记录,形成登记失业青年实名台账。市人社部门统一建立本市2023届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库,并将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下发各区,各区要及时建立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其中本市生源毕业生由户籍所在区提供服务,外省市生源毕业生按进入实名库时经办业务管理区提供服务。允许未就业毕业生在户籍地、常住地、找工作地进行失业登记或求职登记,做到愿登尽登,并及时纳入2023届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台账。
其次,开展一次就业服务信息公开行动。各区要积极推广《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宝典》,充分运用各种渠道向高校毕业生发出符合区域特色的公开信或服务公告,集中推介政策清单、服务清单、机构清单和求助途径。政策清单重点亮出就业创业、人才引进、档案转递、报到入职等内容。服务清单重点亮出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乐业上海”、“海纳百创”微信平台等服务渠道。机构清单重点亮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档案管理服务机构、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名录。求助途径重点亮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小程序、失业登记全国统一服务平台等。
另外,落实一套实名制就业服务。各区要依托实名台账,针对性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对有就业意愿的,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引导其积极预约职业指导服务,通过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应聘岗位,推荐其参加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活动;对有创业意愿的,提供项目、资金等支持,并推动创业孵化基地按一定比例向他们免费开放。对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状态和服务提供等发生变化的,要在台账中及时记载、动态更新。
不仅如此,实施一人一策就业结对帮扶。各区要聚焦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2023届未就业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青年,指定专人跟进服务,制定“一人一策”帮扶计划,组织开展结对帮扶,优先提供职业指导,优先推荐岗位信息,优先提供培训见习机会。通过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方式,为长期失业青年提供实践引导、职业指导、就业援助,激发就业内生动力。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运用公益性岗位予以安置,确保完成“帮助8000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市政府实事项目。
除此之外,还要落实一揽子就业扶持政策。推进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免申即享”,及时锁定政策对象,加快政策落实进度,使补贴政策尽快惠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等;同时,组织一系列招聘服务活动,做到周周有招聘、时时有岗位。要组织招聘活动进社区进园区,便利区内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进行岗位应聘。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较为集中的区,每周至少举办1次专业性招聘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活动。
实施一项青年专项技能培训计划。依托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公开职业培训机构目录和重点支持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目录。各区对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积极提供培训服务指导,摸清专业基础情况和培训需求,支持培训机构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丰富培训方式,大力开展新职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培训,增强青年群体适应产业发展、岗位需求和基层就业的能力。鼓励企业对新招用的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开展学徒制培训,通过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适合企业发展和岗位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确保完成“支持培养1万名企业新型学徒”市政府实事项目。
头图: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