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就在“家门口”,劳动争议“有话好好说”!全市首个“和睦+”3年来化解劳动纠纷68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3-09-28 16:19

摘要: “和睦+”在源头就能进行预防和处理,劳动争议的柔性调解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得企业和劳动者“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

企业与职工发生矛盾,咋办?过去,申请劳动仲裁是双方的“习惯”。然而,各区劳动仲裁部门人员数量则相对有限,积案压力巨大。最终虽然会有“说法”,难免过程费时费力。


劳动争议仲裁是“自上而下”,那么能否构建“家门口”的平台“由下而上”?2020年8月,闵行区率先在全市试点“和睦+”项目,将调解、普法、劳动力调整预警排摸及调处机制“合为一体”,从而使得劳动关系矛盾、劳动争议的预防调处关口前移,打通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3年来,首个试点平台已共化解劳动纠纷案件68起,其中不乏涉及员工人数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的案例,由于“和睦+”在源头就能进行预防和处理,劳动争议的柔性调解更有针对性,从而使得企业和劳动者“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


提前“救火”化解复杂争端


3年前,首个“和睦+”平台现身江川路街道的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何落地于此?源于现实的需求。


据了解,作为上海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众多,用工服务需求不断攀升、劳动关系复杂化,劳动争议自然不可避免。但若不提前“救火”,企业和职工最终都可能“焦头烂额”。为此,在江川路街道一个全新的“和睦+”平台在开发区服务中心内诞生了,只要是“身边的争议”,职工或是企业HR都可以来到这里,向专职调解员、工会指导员,劳动关系协调员等寻求帮助,答疑解惑。


正因为“扎根”于园区,收集劳动关系矛盾的信息来源变得更为直接了。


2022年8月,辖区内某外商企业对外发布一则股权出售信息。与此同时,“和睦+”平台却收到了众多该企业员工的咨询,看似平静的转让背后似乎蕴藏着“风起云涌”。


为此,“和睦+”平台立即启动了相关机制,约请企业方负责人和企业工会代表了解详情。经了解,这家企业是最早入驻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之一,很多劳动者从企业入驻之初就开始在这儿工作,对企业怀有深厚的情感。听闻企业要出售时,心里的失落和不安让他们表现得忿忿不平。


更糟糕的是,2022年10月,股权买卖双方终因该公司提交辞呈的员工数量超出预期,导致生产前景不明朗,订立了终止协议同意终止股权转让合同。公司虽然没有卖掉,但也受到市场、疫情等各种原因,最终决定在半年后关闭。截止2023年5月31日,所有人员提前解散,共涉及员工900余人。


关乎劳动者如此之多,持续时间如此之久,该怎么做好企业安置方案的指导工作?为此,“和睦+”平台通过前期细致排摸,切实掌握企业的用工情况后,协调街道总工会、开发区工会、司法、平安、信访等部门,以法律为准绳,从不同视角对企业的安置方案进行专业指导。期间,还主动上门到企业设立政府咨询室,向劳动者提供法律解释和政策咨询。最终,在区人社局、区总工会、街道各部门的多方指导和配合下,该企业以设置多种鼓励措施、分步走等方法,顺利进行了人员分流。企业收尾得以进行,也保证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注重沟通专业指导“以和为贵”


“和睦+”究竟“和睦”在何处?一方面,提供指导服务,帮助企业化解争端;另一方面,提供援助服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有争议,在基层就解决;有问题,有专人来指导;有矛盾,靠协商来解决。正是这种“以和为贵”的坚持,使得“和睦+”始终在基层劳动矛盾调解中倡导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不断推进新型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


今年4月,辖区内一家知名汽车配件生产商面临产线调整至外地,企业单方面宣布停工停产,在补偿标准上与员工产生了纠纷。“和睦+”平台组建了人社部门、工会干部、法律顾问等专职队伍,第一次进驻企业与员工沟通时,却发现效果并不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劳动者心中“憋着气”,企业方还大多数时间“一言不发”。


企业与员工,“和”则能并肩同行,“分”则各自利益受损。有话,咱们好好说!


于是,第二次调解的地点更换在了开发区服务中心内,且与职工与企业分开了解情况,可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变化,员工的心态就发生了改变。


“原来以为你们是代表企业来说话的,没想到是真来听我们说话的。”有老职工如此感慨地说道。


心里的“墙”打开了,“话”就好说了。一方面,工作人员积极听取员工的心声,另一方面给予企业专业指导,促使其在补偿协议上更加合理,最终使得原本“水火不容”的双方握手言和。


从“点”到“面”不断拓展


从2020年到2023年,位于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首个试点平台已共化解劳动纠纷案件68起,而“和睦+”也从点到面,不断拓展,延伸出零号湾“和睦+”新平台。


对此,江川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举措的持续推行,为的是拓展劳动关系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深化相关区域及行业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及早妥善化解劳动关系矛盾隐患和矛盾。


二个“和睦+”,名称相同,核心不变,但又各具特色。就拿零号湾来说,创新型企业多、中小微企业多、初创型企业多、独角兽企业多,这就使得进一步指导企业规范用工的服务成了重点。


近日,“和睦+”平台监测到零号湾内一家重点创新企业陆续发生两起因解除劳动合同引发的劳动纠纷,虽然最终都通过调解化解,但在之后的案例讨论中,调解、仲裁、监察等几方从各自不同角度分析,认为该企业之所以多次发生类似劳动纠纷,是因为该企业正处于从初创阶段不断壮大的过程中,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未能与企业成长的用工服务需求相适应所致。


为此,“和睦+”促成街道、调解、仲裁、监察及其他涉及用工的职能部门于今年8月共同上门,向该企业进行一对一政策解读和法律释明,指导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更加规范用工,避免产生违法成本。


劳动关系稳,则企业稳、就业才能稳。作为社会化调解组织的标杆,“和睦+”成为了连接区、街镇联合调解中心与企业的桥梁,为预防排摸矛盾、柔性化解争议提供坚实的一环。


如今,“和睦+”还借助于闵行区“劳动关系智慧预警管理平台”,六个维度综合研判企业劳动关系矛盾隐患等级,实时反馈劳动关系各项指标,预警风险,提示监管部门提前介入处置。视频“云调解”与闵行“易就业”平台“数智劳动维权”系统相结合,能够实现从申请到办结的全流程线上办理。


图为“和睦+”在进行政策指导。闵行区江川路街道提供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面向青年人和“35+”人群,提供...

分四大类共表彰50名!首届上海杰...

职场脱口秀|入职体检,当心被侵权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