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全球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职场也不例外。
11月7日,记者从今年的进博会现场了解到,多款数字时代的全新招聘求职产品展现在观众面前,带来了独特的体验。而知名人力资源机构任仕达当天发布的相关报告也显示,AI与职场深度融合过程中,职场人既有机遇,也充满挑战,持续学习主动拥抱智能场景才是“上策”。
刷个脸一分钟就能求职
刷脸购物,相信大家已不再陌生;那刷脸求职呢,是不是听上去就挺新奇的?
在进博会的现场,一台“1号求职机”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这个设备利用显示屏,滚动呈现热门在招职位信息,每个招聘岗位下方都标注了公司名称、公司地址以及月薪区间,并设有“立即报名”按钮。
求职者点击按钮,便可进入支付宝刷脸页面,授权登录后,屏幕上立即显示出姓名、性别、手机号和身份证号等四项信息。之后,点击屏幕下方的“确认报名信息”按钮后,即可完成简历投递,记者尝试了一下,整个过程用时不足一分钟。
嘉驰国际集团数字化总监王丰告诉记者,这台“求职机”通过AI系统和大数据技术自动调取用户信息,后续产品还会根据求职者的学历、个人求职意向、兴趣爱好和技能等因素持续推荐岗位。
“在我们看来,求职机解决了目前中蓝领、灰领招聘中的几个痛点。”王丰表示,如今,不少学历不高的求职者还是通过劳务中介等去寻找工作,效率低,过程又繁琐,还有可能被黑中介“坑”的风险。而借助大数据优势,哪怕这些求职者并不熟悉互联网招聘,也可以通过这台机器来轻松完成简历投递,“尤其对于当前日趋火爆的零工市场,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
据了解,“1号求职机”的全国投放点位包含了火车站、社区事务中心、学校、厂区园区等。目前,本市静安区正拟引进首批机器,为求职者开拓更多的渠道。
“数字助理”已开始上岗
AI不仅让求职者变得更方便,也正在让企业从繁琐的流程中解放出来。
近年来,在全球化、双循环、一带一路等政策和机遇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企业已全面开启出海潮。企业出海的前提都是有足够的产品和业务能力,但企业要想在海外取得成功,产品和业务仅仅是基础,人的要素同样至关重要。
如何招聘海外员工、怎么办理入职、人事管理如何便捷实现……这一连串的问题,能让很多HR头疼不已。
此次进博会上,云生集团就带来了其“出海易”平台,利用全球用工解决方案,为中国企业在海外不同阶段的拓展提供人力布局。
值得关注的是,平台内匹配了AI机器人“小海”,基于AI大模型技术,为用户提供智能AI咨询服务,与“小海”聊天,输入任何劳动用工问题,他都会立刻答复。其语言能力也很强,可以用多语言回答。
同样,嘉驰国际此次也带来了交互式数字员工,HR只要简单发出指令,这位“助理”就可以完成职位编写、岗位发布、简历筛选甚至可以安排面试,这无疑节约了企业招聘中的大量时间。
应主动拥抱智能场景
AI就像一股无形的潮流,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职场每个角落。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加速智能化转型,企业纷纷应用AI、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以提高效率、优化决策、改善用户体验。
任仕达发布的“AI驱动下的职场世界.”报告显示,47%受访者所在企业已经实现了面试与评估智能化;42%受访者企业也开始依赖数据做出招聘决策,更准确地预测招聘结果及人才需求;41%受访者企业已经实现了智能化筛选简历,能够从海量简历中快速查找匹配更合适的候选人。
在筛选标准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有所调整。42%受访者企业更加注重甄选与评估求职者的软技能,有28%受访者企业更加注重甄选数字工具的应用能力。企业纷纷将AI技术融入业务流程,并寻求具备AI应用技能的人才以推动创新和发展。
不仅如此,当前,诸多企业正积极采用基于AI算法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以改进招聘流程,提高招聘效率。这些系统包括自动筛选简历、视频面试和在线评估等工具,以简化或自动化招聘流程。
在此趋势下,从简历筛选到面试流程,从职位推荐到职业规划,智能化工具和平台正在逐渐改变求职方式及体验,求职场景日趋智能化。对于求职者而言,适应智能化求职场景成为趋势。
更重要的是,职场人也应重视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并主动适应智能化的工作环境。这意味着个人要紧跟科技进步的步伐,不断迭代自身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和提升软技能,积极参与新技术发展和应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头图为“1号求职机”。劳动报记者 罗菁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