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时评|参保破千万后,“新职伤”还需扩面深化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5-01-05 15:28

摘要: “新职伤”参保人数突破千万,无疑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值得“点赞”,但还需要进一步扩面深化。

对于广大的灵活就业劳动者来说,最近有一个好消息值得关注。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最新信息,截至2024年11月末,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参保人数已突破千万,达到了1022.64万人。


随着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不断壮大。全国总工会2023年发布的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结果就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


新就业形态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职业安全保障“靠不上”的现实状况开始凸显。由于现行工伤保险制度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为前提,劳动关系尚不明确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难以获得工伤保险覆盖。一旦他们因工受伤,往往会陷入工伤维权困境。


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他们在烈日下工作、在风雨中奔波,“安全网”不能有漏洞,“保护伞”不能成为空谈。正是为此,在两年前,“新职伤”试点开始推行,与传统工伤保险不同,这种由平台企业直接缴费,采取按单计费、按月订单量申报缴费的方式,既不以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也不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从而,有效发挥了重大伤亡事故兜底保障功能,同时也分散了平台企业经营风险。


“新职伤”参保人数突破千万,无疑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值得“点赞”,但还需要进一步扩面深化。


首先,“新职伤”目前仅在北京、上海等7省市试点,涉及平台企业也只有美团、饿了么、闪送等7家,这种“7+7”的覆盖面仍相对有限,不少从业人员目前仍然游离在“保护网”之外。因此,需要有序推进试点,探索将更多平台企业纳入范围,让更多工伤保险制度难以覆盖的新业态就业群体能够享受到这一保障。


其次,劳动者一旦出现意外,最担心什么?一怕医疗费用太贵,二怕拿不到补偿。有政协委员就调查发现,没有能力垫付医药费是“骑手之痛”,“新职伤”理赔的周期实际上也比想象中长一些,一般在20个工作日。


因此,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发生职业伤害事故就医后,平台企业可以先行赔付,之后再由平台根据“新职伤”的有关规定走完理赔流程。同时,能否打通服务堵点,提高理赔效率。


另外,不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赔付案件还涉及第三者责任,但目前“新职伤”尚未涵盖与第三者相关的保障内容。能否探索“新职伤”增加第三者责任保障,确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工作中造成他人受伤后,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还需要指出的是,要鼓励平台企业购买补充商业保险,与职业伤害保障形成互补,从而为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对于奔跑在人生之路上的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来说,要让他们全力追梦,就要尽可能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伤得起”,向前行。这,才是“新职伤”的根本之义所在。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32名怒江州务工人员集体来沪!全...

多个“生育友好岗”吸引女性求职者...

上海一公司欠薪14.69万元被立...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