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束了春节假期,又要开始新一年的忙碌。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节后返岗就业忙。对于很多来沪就业的“打工人”来说,想要在上海找一份合适稳定的岗位,当然是第一所需。那么,该去哪找工作,该如何尽快又方便地找到一份好工作?
“春风”助你一站式上岗
2025年,上海将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确定为60万人以上,为此,本市将以战略优先“稳就业”,以技能先行“促就业”,以聚焦重点“保就业”,以暖心服务“助就业”。
每年岁末年初,上海都会吹起一股温暖的“春风”,把岗位送到万千求职者的手中。
去年静安区春风行动招聘会。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
在春节之前,上海多部门已经正式启动2025年稳岗留工送温暖活动暨春季促进就业专项行动,聚焦“稳就业增民生福祉、保用工促企业发展、提热度强市场信心”三大目标,综合施策、全力以赴做好劳动者稳岗留工、返岗复工以及企业用工保障等重点工作。
据了解,在春风行动期间,上海将赴云南、河南、安徽、湖南、甘肃、宁夏等劳务输出省市进行专门对接,在当地举办招聘活动110余场,并为来沪务工人员提供“点对点”“一站式”返岗服务。
此外,行动期间还会密集举办“大而全”“专而精”“小而美”的各类招聘活动300余场,提供岗位10万余个,确保“天天有岗位、周周有招聘”。
小贴士:
对于需要找工作的求职人员来说,可千万不要错过了这股“春风”。
大家可以登陆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官网,点击“春暖助团圆,春风助就业”专栏,实时了解春风行动的最新信息,同时还可在“春风送岗”的专栏内,及时获取到各种招聘信息。
15分钟就业服务圈真方便
人流如织的虹桥枢纽,每天都会迎来不少来沪打拼的“追梦人”。下了飞机,出了火车站,就能直接找工作,这你是不是还不了解?
在这里,闵行区打造的全市首个服务全国来沪人员的“乐业空间”——“来沪就业服务第一站”暨虹桥枢纽乐业空间已经启用。其位置位于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地下大通道上,距离虹桥火车站、虹桥机场的步行距离不超过15分钟。
“空间”虽然不大,但“五脏俱全”,内部设有招聘功能区、自助服务区、咨询宣传区、休息会谈区、培训活动区等多个区域,提供“小而精”的特色服务。
上海15分钟就业服务圈。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
据了解,“来沪就业服务第一站”服务清单包括全市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导航、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帮办、零工市场就业、重点企业劳动力资源对接等六大服务板块,涵盖就业、创业、技能、社保、工伤等不同类型的人社服务。
家门口就业,真方便。“15分钟就业服务圈”是上海依托居民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社工站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嵌入式设立的社区就业服务站点,聚合了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随申办等数字化平台,以及辖区内公共就业服务和社会各方资源,提供岗位推荐、就业创业指导、政策咨询指导等服务。对于任何有求职意愿的人,都可以来到周边的服务站点,寻求就业帮扶。
小贴士:
那么,如何获取上海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的信息呢?
大家可以关注“乐业上海”微信公众号,点击“就业招聘”板块内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就可以查阅到所有关于这个“圈”发布的最新信息了。
AI求职让你省心省事
如今找工作用上AI,那是一点也不稀奇了,其带来的全新求职体验正在吸引不少年轻求职者。
对着设备屏幕刷脸,15秒就能投出一份求职简历,从而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如今你在上海不少招聘会现场甚至是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内,都能找到“1号求职机”身影。
求职者正在使用1号求职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
据了解,“1号求职机”能够直接连接至“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求职者仅需通过面部识别技术完成个人信息授权,便能即时浏览周边的工作机会和企业详情,并迅速创建个人简历,实现职位申请的快速提交。此外,求职者还可利用“随申办”平台追踪职位申请的状态,享受从申请到录用全程的便捷服务。这一流程不仅保证了职位来源的可靠性,同时也将传统冗长的求职步骤压缩至短短15秒内,极大地提升了效率。
除此之外,在国内,Kimi、豆包等风靡一时的大模型都为用户提供面试指导、简历润色等服务,而诸如智联招聘、BOSS直聘、51JOB、猎聘等知名平台,也都有各自的AI招聘工具,如果熟练应用,求职之路可谓是省时省力。
小贴士:
那么,“1号求职机”如今分布于沪上哪些地方呢?
据了解,该机器在上海分布较广,目前虹桥机场1号航站楼D岛、徐家汇街道万体汇就业服务站·青年零工驿站、新华路街道凝·新创就汇西镇服务站、浦东陆家嘴街道“明珠乐业智慧小屋”、天目西路“静龄就业服务站”、杨浦区新江湾城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都可以找到。
寻职位、投简历、找零工……手把手来教你!
上海公共招聘网:求职就像网购一样方便
上海公共招聘网( (http://jobs.rsj.sh.gov.cn)是上海市人社局开设的官方网站,整合归集了大量就业岗位招聘信息,面向招聘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岗位发布、简历投递、就业见习、职业指导等服务。
登录:
如今托市政府“随申办”平台,求职者不论年龄、户籍、学历,只要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极速登录。
方式一:求职者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宝、随申办APP扫描以下二维码,根据操作提示即可完成。
方式二:求职者可以在微信、支付宝的“随申办”小程序、“随申办”APP中搜索“上海公共就业招聘新平台”,点击进入,根据提示操作即可。
在线求职:
STEP1:进入服务主界面后,点击下方“我的”,在“我的简历”中维护个人简历。
STEP2:点击下方“职位”栏目,进入职位搜索页面,按照自身求职意向筛选职位。
STEP3:选择职位点击进入,可看到该职位具体信息。在职位信息页面下方点击“立即投递”,即可成功投递简历。
STEP4:进入“我的”栏目页面,点击“求职反馈”,查看本人应聘记录。求职反馈状态分为“单位未查看”、“单位已查看”、“通知面试”、“通知录用”、“通知不录用”。在“通知面试”中点击“参加面试”,可对单位的面试邀请进行回复。
智能匹配:
为了提升求职者投递效率,在求职者自行搜索职位的基础上,“上海公共招聘新平台” 个人移动求职服务依托智能匹配算法推出职位智能匹配功能。求职者只需完整填写简历,系统即可根据求职者个人情况,向求职者提供匹配度较高的职位信息。具体操作方式为:
STEP1:前往“我的”-“权限设置”,确保权限开启。
STEP2:按照“职位”-“智能推荐”路径,查看职位智能匹配结果。
求职地图:
STEP1:点击上海公共招聘网首页-“求职地图”
STEP2:按照所要查询的“区”-“街道”,就可以查看到其发布的各个职位
STEP3:选择职位点击进入,可看到该职位具体信息。在职位信息页面旁点击“投递简历”,即可完成求职。
打零工:这些零工市场值得看看
如今,大家对于零工经济已不再陌生。随着短期用工和灵活就业的需求不断上升,不少求职者也想把握求职机会,在零工市场内寻找一个心仪的岗位。
图为浦东新区零工市场资料照片。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
提及“零工”,人们或许第一时间想到建筑工、家政、保洁,但事实上“零工”岗位远不止这些。上海当前大约有300万名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类型多、需求大。网约送餐、快递物流、网络电商等14个新业态的就业人员中,很大一部分都有对零工岗位的就业需要。为此,上海建立了政府指导的零工市场,破解用工主体和求职者双向盲选的瓶颈,同时努力解决求职者的权益保障问题。
闵行部分零工市场:
零工市场地址:瑞丽路60号
零工市场颛桥站:联农路65号
零工市场吴泾站:永德路795号
浦东零工市场:
浦东新区零工市场上川路服务中心
地址 :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川路351号
求职这些陷阱,千万别“踩”!
需要叮嘱的是,对于求职人员来说,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借机挖"坑"设陷,求职“套路”层出不穷,各种招聘陷阱时有发生,为此一定要提高自身防骗意识和能力,避开套路和骗局。
陷阱一:“违规收费”
不法分子常以“报名费”“押金”“体检费”“培训费”“贷款”等名目,向劳动者收取费用,而这些费用往往并无合法依据。对此,求职者需要了解正规招聘流程,任何正规工作都不会在面试前要求支付费用。遇到此类情况,应立即拒绝。
陷阱二:“高薪诱惑”
不法分子往往承诺“日薪XXX元”等高薪兼职,实际工作内容与薪酬严重不符,有的甚至根本不存在所承诺的工作岗位乃至欠薪。求职者对于工作内容简单却薪酬丰厚的岗位,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对于异常高薪的职位,要保持警惕,通过多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
陷阱三:“信息模糊”
招聘信息往往含糊不清,不提供具体的工作内容、地点和条件,使劳动者无法准确判断工作性质。因此,在应聘前,求职者要尽可能地收集和核实招聘信息,通过官方渠道或第三方评价了解公司背景和职位详情。
陷阱四:“个人信息泄露”
在求职过程中,不法分子可能会要求提供大量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对此,求职者需注意只提供求职所需的基本信息,对于过于详细的个人信息索取要保持警惕,必要时可咨询法律专业人士。
陷阱五:“合同陷阱”
一些招聘方可能会提供含糊不清或不平等的合同条款,如不合理的工作要求、不明确的薪酬支付方式等。求职者签订合同前,务必仔细阅读并理解所有条款。对于不明确或不合理的条款,要敢于提出质疑,并寻求法律援助。
陷阱六:“非正规应聘渠道”
一些非正规的应聘平台或中介机构可能存在欺诈风险,劳动者在这些渠道上的信息和资金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求职者应该选择有良好口碑和正规资质的应聘平台或中介机构。在使用平台服务前,先查看其用户评价和官方认证信息。
陷阱七:“工作内容不符”
招聘信息上的工作内容与实际工作严重不符,如将电商刷单行为美化为“销售岗位”。求职者在接受工作前,要详细了解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性质,必要时可要求实地查看工作场所,确保工作与自己的期望相符。
市人社部门提醒求职者,在求职的过程中,推荐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求职,确保安全、可靠。如果遭遇被骗,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