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大平台相继出台缴纳社保新举措为何能引发热议,因为社会普遍关注到了其中的积极意义。”著名劳动法专家、市政协常委、上海江三角律师事务所主任陆敬波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此举有助于更好地确保外卖骑手的社保权益,提升他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让骑手应保尽保,此举有示范效应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但是,在新就业领域内,社保覆盖的“落地难”却长期存在。
陆敬波表示,不少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平台之间用工关系不明确,这使得劳动关系的界定出现了难题,加上用工平台虚拟化、工作时间弹性化,更容易使得他们社保权益的保障出现了“真空”。
此前,有学者的相关调查就显示,受访外卖骑手六成以上没有社保。有社保的骑手多为兼职,是原单位交的社保,或系自行缴纳;且外卖骑手大多与第三方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而非劳动合同。
正因为如此,在陆敬波看来,此次京东与美团的相关举措,“破冰”之处在于,企业并不是只为签订劳动合同的骑手提供社保,而是将“全职骑手”、“稳定兼职骑手”纳入了保障范围中,“这让更多骑手纳入了社保之中,对于行业而言,这无疑是值得推广的一项好举措。”
数据显示,随着平台经济的兴起,以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日益壮大,总量已达8400万人。仅以美团研究院2023年发布的数据,美团平台上有接单收入的骑手总数就达到了745万人。
那么,此次京东与美团到底有多少骑手能从新举措中受益呢?到目前为止,企业方面尚未对外公布相关数据。有不少网友也指出,在这一庞大就业群体中,众包骑手占据了大头,而“全职骑手”的占比并不多。此外,“稳定兼职骑手”所谓的“稳定”究竟要符合哪些条件,企业尚未给出具体说明。
对此,陆敬波认为,举措在落地操作中,肯定需要不断优化,对于这些头部企业来说,应该发挥社会责任感,“应保尽保”,从而形成示范效应。当然,对于“众包骑手”来说,也可以通过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来缴纳社保。
如何让骑手愿意“买账”?
那么社保来了,灵活就业群体买账吗?这是一个颇为矛盾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有不少外卖骑手认为,保障虽好,但此举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直接收入。
“这是一个骑手的认识问题,却又是一个社会的实际问题。”陆敬波坦言,社保并不是投其所好,而是具备强制性。依法缴纳社保一方面为劳动者提供了特定情况下的经济保障,另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再分配,它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该加大宣传,让新就业从业人员不能只看“当下”,而忽视了“未来”。
但是,陆敬波也指出,不少骑手的担忧折射出一个现实,那就是以骑手为代表的灵活就业群体普遍比较年轻,比起通过参保获得的不确定的“未来”,他们往往更倾向于优先保障眼前的生活。特别是大部分人为外来务工人员,拥有农村户口,其中牵扯到城乡差异以及跨区域社保的转移问题。
“如果这些群体缴纳的社保,最终拿不到手,那他们当然积极性不高。”陆敬波认为,要促进新就业群体的社保积极性,这一实质性的问题就需要得到根本解决。
这个钱不能只压在一方身上
另一个社会关心的重点是,骑手社保这部分成本,谁来承担更多?企业会不会通过提高外卖费等手段,将其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
“这个钱,不能只压在一方的身上。”在陆敬波看来,只让企业出大头,或者只让消费者来埋单,都不合理,应该要建立合理的分摊机制,平台、骑手和社会都要有所承担,这样才能比较好地“消化”掉社保成本带来的影响,“骑手缴纳自己的部分,平台让出一部分利润,相关部门给企业出台一些补贴举措予以激励,从而形成平衡的方案。”
未来,如何将新就业群体权益的维护更好地落到实处?陆敬波强调,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快速推进,社保领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目前的《社会保险法》自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已有些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此,《社会保险法》已经列入了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第二类项目,即将通过修法来解决现行法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
“我们也期望着这一部法律尽早露面,从而能够从国家层面对新就业群体的社会保障予以统一和规范,更好地破解难点。”他表示。
此外,这位劳动法专家还指出,未来还需要建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之间的协商协调机制。当前,这一领域的劳动者群体与平台之间的强弱过于悬殊,从而导致“困在算法中”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应该通过持续推进工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维权服务群体,充分发挥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级劳资沟通协商,增强新就业群体的稳定性,最大程度增强劳动者的获得感,提升其幸福感。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