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上岗,这项为民实事上半年完成度已逾7成!本市今年已新建375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5-05-27 11:59

摘要: 本市目前已新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375个,完成度达到了全年目标的75%。

家门口就能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帮助求职者成功上岗。5月27日,记者从市人社部门了解到,最新数据显示,作为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本市目前已新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375个,完成度达到了全年目标的75%。根据预计,截止到今年底,上海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总数将突破800个。


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摆脱烦心事


简历投递无果、面试频频被拒、岗位遍寻无门……对于沪上一些就业困难人员来说,往往会遭遇这样的烦心事。


找工作,不能仅凭求职者“单打独斗”。关键时刻,政府部门理应“雪中送炭”。


松江区的小沈是一名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去年6月毕业后就在家全职备考。但备考加求职的双重压力让她倍感焦虑。于是,她来到了位于家门口的“幸福里就业服务站”寻求帮助,街道就业服务专员为其制定了“一对一”的帮扶计划,引导小沈打破就业思路的局限,积极为其推荐岗位,还向她提供了就业见习的机会。最终,小沈报名了某民非组织招聘,并顺利通过笔试、面试,正式踏上了工作岗位。


“真没想到在家对面就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我从对就业一知半解到现在有明确的求职规划,离不开就业服务专员的帮助鼓励和暖心陪伴。”小沈感激地说道。


受行业影响,在机场从事商业销售工作十余年的韩女士突然失业。43岁的她投递了数十份简历,却屡屡碰壁。更让她焦虑的是,长期在相对封闭的机场环境工作,使她对外界就业市场知之甚少。


“除了销售,我还能做什么?”那段时间,韩女士经常失眠,甚至开始怀疑自我价值。


转机,在于一次出手相助。“15分钟就业服务圈”新泾镇泾彩乐业服务站的就业服务专员主动上门,为韩女士制定帮扶计划,如今她被优先吸纳进了家附近的公益性卫生服务社。工作稳定了,韩女士也心不慌了。


“矩阵式”服务加大就业帮扶


依托居民身边的站点,把就业公共服务阵地延伸到家门口,将服务队伍沉入网格里,“15分钟就业服务圈”源于上海近年来的积极探索。


面对就业形势出现的新变化,越来越多市民对于就业服务的需求比较迫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该如何做到不“断线”?为此,上海依托居民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社工站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尝试嵌入式设立社区就业服务站点。


别看站点不大,但围绕就业需求排摸、就业岗位筹集、就业供需匹配、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援助帮扶和创业指导服务六大核心功能,“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不仅能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等“矩阵式”服务,还可以提供岗位推荐、就业创业指导、政策咨询指导等叠加式就业帮扶。


如今,这些服务站点可谓各有特色。例如,杨浦区通过区校融合,联合复旦、同济、上财等高校构建“实习+见习+就业”链式服务,将就业服务不仅送到“家门口”,更送进“校门里”;黄浦区推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线上服务平台“黄浦就业码”,实现岗位信息一键应聘、就业政策一步获取、就业服务一站帮办、指导活动一口预约、零工服务一码匹配;浦东新区将就业服务直接延伸到商业前沿,与技能培训学校合作推出的“岗前体验课”项目,通过情景模拟和实战演练,帮助求职者了解前沿职业的技能要求。


今年新建站点总数将达到500个


在上海,家门口的基层就业帮扶站点正越来越多,成了就业困难人群指点迷津的一盏盏“明灯”。


去年,全市建成了“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355个,其中社区站点331个、园区楼宇站点22个、高校站点2个,覆盖了全部街镇。


今年,上海将“建成500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站点”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止4月底的数据显示,已新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375个,完成度达到了全年目标的75%。


据了解,本市人社部门将以服务满意度为导向,探索把更多的AI等新技术、新场景应用到站点里,全方位提升站点的服务质效。同时,强化各区职业指导工作室建设,将工作室逐步下沉至街镇、村居。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持续为有咨询需求的求职者提供一对一预约职业指导便民服务,强化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


头图为正在参加招聘会的求职者。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重点群体实施个性化求职就业画像!...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钱能提前取?人...

走近新职业|360行又添新,这次...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