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I生活|直面57种“台风暴雨”、精准“补课”消除短板,智能模拟驾驶系统改变动车司机培训模式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5-07-14 10:55

摘要: AI智能驾驶模拟系统彻底改写了动车司机的培训模式。


动车司机手中的一把闸就是全车人的“安全闸”,0.1秒的反应差异都可能关乎到行车是否安全。如今,在铁路上海局上海机辆段内,一种全新的动车组AI智能模拟驾驶系统正在改变着动车司机的培训模式,也让飞速奔驰的动车组在铁轨上跑得更稳、更安全。


深度融合1:1还原57种非正常停车故障场景


七月的上海热浪滚滚,上海机辆段动车组司机孙晓站在模拟驾驶舱前,手心微微冒汗。这是他成为动车组司机后迎来的第一个暑运,窗外蝉鸣聒噪,而模拟舱内的大屏幕上,一场“台风暴雨”正席卷而来。原来,这是针对暑运,为动车组司机特别设置的季节性专项培训。


孙晓正在系统上进行暴雨天气应急处置训练。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随着系统启动,孙晓眼前的屏幕骤然亮起。狂风裹挟着暴雨拍打车窗,雨刮器疯狂摆动却仍难以驱散水雾,轨道旁的树木被吹得东倒西歪,照明灯在雨幕中忽明忽暗。


突然,司机孙晓发现运行前方接触网挂有异物,立即呼唤:“前方接触网挂异物,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此时,车载系统突然发出警报声,显示屏上红色警示灯闪烁。


孙晓迅速反应,第一时间拉下制动手柄,同时果断断电降弓,通过车载通讯系统上报故障。很快,突发情况得以有效处置,列车继续前行。在此“驾驶”过程中,孙晓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雷暴雨、龙卷风、烟火报警、外物入侵等各种“突发情况”。


不仅如此,根据动车组司机一次乘务作业规程,针对司机途中信号确认呼唤的时机、手比确认动作的手势,都会被实时抓取,进行智能行为识别,以判断动作是否标准。


智能行为识别实时抓取司机操作手势。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其实,这些动车组AI智能模拟驾驶系统是上海机辆段动车司机实作培训中的真实写照。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套智能模拟驾驶系统可以AI虚拟调度员、机械师等人物,还原真实行车环境,并深度融合了57种非正常停车处置场景,不仅能够精准模拟雷暴雨、迷雾天、冰雪覆盖道岔等外部天气诱因,还能1:1还原牵引变流器故障、制动系统异常、高压故障等内部设备问题。所有“突发情况”都能实现随机设置、随机触发,充分还原了现场发生非正常情况时的突发性、紧急性。


“正是通过了这一套模拟驾驶系统,让越来越多的动车司机有了‘试错’的机会,让他们从理论上的应知应会,更快地投身到实践操作之中。”上海机辆段动车组指导司机龙腾直言。


AI智驾模拟系统改写动车司机培训模式


当了15年动车司机,龙腾对于自己刚坐进动车驾驶室培训时的场景依然记忆犹新。那时候,新司机想要进行动车组实作训练,必须提前半个月在系统里预约南翔动车所或虹桥动车所的车底。


“从市区到这两处培训点,光是往返路上就要耗费三四个小时。”龙腾直言,除了时间长、距离远之外,有时好不容易赶到现场,却发现预约的车型设备正在使用,只能在休息室里坐着,一等就是大半天。


更麻烦的是,传统模拟设备的场景固定,即使设置了 “极端天气” 模式,也只是通过简单的语音播报和静态画面模拟,根本无法让司机体会到真实驾驶时的紧迫感。


在龙腾看来,AI智能驾驶模拟系统彻底改写了动车司机的培训模式。“过去培训,司机能背熟操作手册、通过理论考试,但真到实操时,面对突发状况还是会出现慌乱的情况。”他告诉记者,“现在,现在通过AI模拟系统,司机能在虚拟环境中反复演练,将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肌肉记忆。”


智能系统生成短板图谱实施精准“补课”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目前上海机辆段本部共配备5台AI模拟驾驶系统设备,虹桥站内的动车运用车间也配备了3台,8台设备已全面覆盖动车CR400BF、CR400AF、CRH380B、CRH380A等8种动车主力机型。


龙腾根据可视化短板图谱为新司机展开指导。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系统关联的高铁智能评价分析模块还能对司机一段时间内的操作数据进行动态监测,自动采集包括 “ATP制动测试失败”“区间限速调速失误”等倾向性问题,像体检报告一样精准找出每个人的薄弱环节;生成可视化短板图谱。随后,培训部门据此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将集体培训与精准“补课”相结合,帮助司机快速补齐短板,使得动车司机的技能提升效率得到显著增加。


更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开始,这套系统还升级至了2.0版本,引入了AI智能评分体系,彻底革新了考核模式。以往人工考核时,评分标准受考官主观判断、现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偶尔会出现 “人情分”或评分偏差。如今,AI系统通过多维度数据采集,从操作精准度、响应速度到应急决策合理性进行量化打分,结合语音模拟考试实现 “自学、自评、自考”一体化,确保评分客观公正。


突遇强对流天气他第一时间落下安全手闸


正如业内常说的,动车司机手中的一把闸就是全车人的“安全闸”,0.1秒的反应差异都可能决定行车安全。因为高铁列车最高时速为350km/h,每秒走行97m,正因如此,一旦在列车高速运行时遇到突发的紧急情况时,就要求我们司机必须在电光火石之间果断作出正确反应。


此前,上海机辆段动车组司机陈长贤驾驶的动车组列车就在运行途中遇到强对流天气,列车突发剧烈的异常晃动,幅度之大甚至已经将司机陈长贤都要摇晃得离开驾驶座位了。千钧一发之际,他凭借在智能模拟系统中无数次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本能地立即拉下制动闸,并迅速启动应急处置流程。正是这一系列教科书般的操作,成功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保障了全车乘客的生命安全。


模拟驾驶系统可以设置多种不同模式展开训练。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数据显示,自动车组模拟驾驶系统全面应用以来,上海机辆段司机在复杂场景下的平均反应速度提升了30%,关键操作失误率下降42%。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数智化技术为万千旅客筑起的坚实安全防线。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机辆段共有600余名动车组司机,对他们而言,AI智能模拟驾驶系统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安全保障的升级。通过反复沉浸式训练,他们在驾驶室里稳稳握住保障安全的操纵手柄,面对真实突发状况时从容自信,以专业与担当守护高铁列车的运行,让每一趟旅途都更安全、舒适。


头图为动车组指导司机龙腾带领新司机使用智能模拟驾驶系统。受访单位供图


摄 影:包璐影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推动重点产业和紧缺技能培训项目落...

人工智能将极大提升医疗机构的招聘...

助力推动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