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最强格斗女中医”在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过后准时回到诊室坐诊,当“最快女护士”在夺冠后“喊话”需要单位的支持……她们的故事让职场中个人追求与工作责任的边界问题再次引发关注。如何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追寻热爱,企业又该如何看待员工的多元价值?在“斜杠青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当下,两者的平衡之道值得多重思考。
观点一
超前规划与绝对负责是关键
一边是女中医用“调休+加班”方式参加格斗比赛,另一边是女护士频繁“人情协调”引发网友质疑。个人爱好与职场责任的天平上,不同选择带来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我之前已经加了很多班,所以可以调休了。”90后女中医石铭在参加UFC格斗比赛前这样解释道。这位昆明中医医院针灸师的经历就颇具启示。她是一名终极格斗冠军赛签约选手,为平衡训练与坐诊,始终坚持“提前加班攒假”的原则。
她会提前三个月制定训练计划,通过延长工作日接诊时长、压缩午休时间等方式累积调休时长,同时主动提交《赛事期间工作衔接方案》,协调同事交叉核对病历,确保患者诊疗不受影响。这种将责任前置的做法,让个人爱好与职业责任形成了良性循环。
可见,超前规划与绝对负责,是平衡之道的关键。不仅如此,她还对同事和领导的支持心怀感激,夺冠后也第一时间向代班同事表达感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感恩心态。石铭的案例表明,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是,具备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应有的沟通艺术与感恩心态;最好的平衡则是用卓越的职业表现赢得信任,再用这份信任为自己的爱好争取空间。
观点二
将个人发展需求纳入制度框架
这些“斜杠青年”故事的背后还折射出一个现象:如今绝大多数组织为员工设计的“福利包”中,普遍缺失了对“个人发展与实现”需求的制度化支持。他们的需求不属于年假(用于休闲),也不属于病假(用于健康),它属于全新的“个人发展假”或“成就支持计划”范畴。
前瞻性的公司已开始尝试此类福利,如谷歌的“20%时间制”支持个人项目,也有一些企业提供“志愿者服务假”、“学习深造假”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张皓指出,体面劳动不仅包括基本保障,更应涵盖支持员工全面发展的制度设计,让公共福利向人的多元需求倾斜。这种升级的核心,包括用制度化设计替代脆弱的“人情协调”。
国内部分行业的制度创新颇具代表性。重庆某医院建立的标准化休假体系,要求职工提前15天通过钉钉系统提交申请并上传佐证材料,经审批完成工作移交后方可离岗,整个流程全程留痕;海底捞推行的“月休+年假”双轨制,将休假安排纳入标准化管理:每月排出下月休假表,员工跨月调休需经店经理批准,春节假期提前两个月规划。
这些明确的规则设计,使过去依赖私人关系的调休变成了可预期的制度安排,既减少了领导的决策压力,也避免了同事间的猜忌。同时共同指向一个趋势:未来的福利竞争,本质上是制度设计能力的竞争。当企业将个人发展需求纳入制度框架,员工无需在热爱与责任间艰难抉择,组织也能从无休止的人情斡旋中解放出来,实现个人价值与团队效能的共生共赢。
观点三
解锁员工特长的隐形价值
前有新东方董永辉、格力孟羽童,后有“格斗女中医”石铭,再有因一场采访陷入舆论漩涡的“最快女护士”,在2025年的今天,“网红员工”已然是企业无法忽视的存在。然而,管理这些拥有突出个人特长的员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传统管理视角下,这些员工的要求常被视为需要协调的“麻烦”。但换个视角,企业或许正坐拥尚未开发的品牌金矿。
昆明“上班救死扶伤,下班搏击夺冠”的中医大夫,其跨界形象不仅让科室挂号量翻倍,更以真实的人格魅力为所在机构带来了正面曝光。
服务业已率先尝到甜头。海底捞多位服务员因跳“科目三”舞蹈成为网红,相关话题在抖音狂揽近50亿曝光,其中最热门的员工账号两天涨粉超20万,直接带动门店客流增长。这种效应并非偶然,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的虎鲸保育员卞诚诚通过分享“人鲸互动”日常,在抖音积累110万粉丝,单条视频最高获200万点赞,其“带票能力”显著提升了景区关注度。
这些案例表明,当组织支持员工的“网红”潜力时,所能带来的不仅是品牌价值,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从个人对责任的坚守,到企业对制度的创新,再到双方对价值的共同挖掘,职场平衡的本质是一场关于尊重与共赢的修行。让每个职场人都能在责任与热爱中找到支点,既是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组织进化的方向。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