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4月14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次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市总工会先后发布实施意见,为上海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在本市各级工会推进下,各区、产业局亮点频出:嘉定区将高技能人才激励纳入全区人才计划范畴,使工匠可享嘉定精英人才卡;松江区围绕G60科创走廊,制定细致政策,完善公共服务;上海电气推动工人岗位职级序列和评价机制的建立,破解技能与薪酬的脱节障碍……今日起,劳动报将正式推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系列报道,聚焦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过程中的优秀做法及成果。
松江先行先试
10个调研小组深入基层300多家企业
来自安徽的蔡风夫妇两人均在位于松江永丰街道的龙胜实业有限公司工作,对两人而言,住房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高企的房价、安全等诸因素都曾困扰着他们。然而,随着一线工人的住房越来越受到关注,公司旧厂房改建宿舍的项目得到区里相关部门的批准,两人都得以免费入住宿舍。今年,他们把孩子从老家接来,实现了一家团圆。
2018年,松江区被确定为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综合性试点,改革推进一年以来,松江区总工会结合大调研工作,成立10个调研小组,深入基层300多家企业,开展“进百家企业,访万名职工”大调研活动,最终,两份具有松江特色的《关于推进与G60科创走廊相适应的松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松江区加强公共服务有效覆盖与G60科创走廊相适应的产业工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分别出炉,“1+1+X+Y”的工作机制也同步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迈出坚实一步。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松江区总工会与多部门协作打好“组合拳”,出台多项改革机制,确保政策精准落地。围绕着产业工人生活保障方面,该区总工会将服务细化到职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以G60科创走廊为契机,在松江区内搭建了职工学堂、校企合作基地等平台,助力职工产业技能提升。
机制护航
提升改革政策精准落地
被确立为改革综合试点区后,松江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结合大调研工作,经历学习和动员、分工与调研、材料汇总和文本起草、意见征求和修改、确定送审稿这五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关于推进与G60科创走廊相适应的松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松江区加强公共服务有效覆盖与G60科创走廊相适应的产业工人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两个主要的改革文件。
同时,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布22个改革项目,印发39个配套改革细则,以项目化机制、配套细则机制以及定期信息沟通协调机制抓全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形成“1+1+X+Y”的改革推进机制。其中,“1+1”即一个实施意见和一个三年行动计划,X即各职能部门出台的一批配套的具体实施办法,Y即各职能部门每年推出的一批具体实施的配套项目。
在实施过程中,松江区不断出台配套实施办法或细则,以及制定推进落实的工作计划及实施项目。目前,已经相继出台了《松江区关于加快G60科创走廊人才高地建设的实施办法》、《关于支持企业开展职工职业培训的管理办法》、《松江区健康促进企业建设实施方案》等配套文本。与此同时,松江区总工会相继启动了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双证融通”试点、产业工人“体医融合”、“松江工匠”选树、职工书屋建设等近二十个实事项目。
服务为先
关爱产业工人衣食住行
蔡风夫妇所在的龙胜实业有限公司,既有为职工提供的宿舍,也有专为双职工家庭提供的夫妻房。而在距离龙胜实业不到一公里的上海飞航电缆电线有限公司,企业工会通过向外租赁民房的形式,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该企业工会主席焦金思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企业工会在行政的支持下,主动为职工寻找房源租房,平均每年在职工租房方面花费100万元。
当前,松江区的不少产业工人都是在区内租房,为此,松江区在公共租赁住房的保有量上做到了全市前列,覆盖全区11个街镇、工业园区,出租率达到90%以上。记者从区总工会与区房管局方面的相关统计了解到,今年1至4月,松江区新增配建房源641套,新增工业园区公租房2367套。蔡风夫妇所租住的宿舍,正是工业园区内永丰街道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点的公租房项目。新认定的公租房租金一般比市场租金下浮10%-30%。同时,在今年第一、第二季度,在区总工会的牵头下,松江区完成了2041套单位租赁房的认定、装修,并实现了首批237套配建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办理产权登记。
产业工人队伍的获得感,来源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松江区总工会以问题为导向,坚持服务为先,在人才服务、外来人员子女就学、住房出行、卫生医疗、职工维权等诸多产业工人最为关心的方面不断扩大服务的内容和范围。通过调研走访,该区总工会发现,除住房问题外,出行也困扰着不少职工。为此,区总工会收集职工建议,针对公交线路进行了诸多调整:职工从松江城区到漕河泾开发区松江园区交通不便,区总工会就参与开辟新的公交线路;泗泾与洞泾工业园区线路中有断点,公交线路也根据职工需求进行了调整;为方便漕河泾开发区松江园区、上海启迪漕河泾(中山)科技园等园区工人出行,对公交的发车间距也进行了调整,增加公交运能……此外,借助松江有轨电车1号线、2号线全线试运营的契机,分阶段调整有轨电车沿线公交线网,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工人聚集区域的公交网络,提升线路服务供应水平。
以G60为主线
打造产业工人晋升新平台
2011年对于正泰电气的职工邓博而言很特殊,凭借着公司工会提供的多样培训平台,他完成了从高中学历到本科的跨越,工作也从普通的保安变成了生产一线的安全员。这几年,为了在工作上更进一步,邓博一面自学自考国家注册软件工程师,另一方面又攻读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本科。“这几年企业工会很重视工人的培训,我们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顺利完成答辩的他,开始登上讲台,为更多产业工人传授经验。去年,邓博的职务变成了安全环保处副经理,他在人生和职场的“神话”还在继续。
邓博的“神话”,与他个人的努力密不可分,也与企业工会提供的培训平台息息相关。劳动报记者从正泰电气了解到,企业年轻人较多,因此工会加大了事业留人的力度,不仅在岗位上推行技术质量岗位任职资格评定、一线技工等级评定和干部竞聘上岗制等制度,更迎合职工需求设立了种类不同的15个训练营,并提出了“五横五纵”的培训体系。“最近,借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春风,我们工会在原来基础上加大了与松江其他企业的联系,不仅参照市总工会职工学堂模式在企业内设立了自己的职工学院,也借着园区的建立,将现有培训覆盖到整个产业上下游的更多企业。”该企业工会副主席王彩霞说。
在此次松江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过程中,诸多与人才相关的政策纷纷出台。例如《关于加快G60科创走廊人才高地建设的实施办法》中的“1+10人才新政体系”,就把紧缺工种高级工以上人员纳入人才扶持范围,并按其获得的人才积分分值实行梯度式人才政策激励和公共服务待遇。同时,以“G60人才直达车”为平台,区总工会主动对接街镇、园区,经委、科委、投促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对G60科创走廊建设重点引进新企业、新项目,主动上门做好人才政策的宣传,确保人才引进来,也能留下来。
作者:张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