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风味的“温度密码” ——走进咖啡豆烘焙师的“风味人生”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张锐杰 发布时间:2025-07-07 16:41

摘要: 端起一杯自己烘焙的咖啡,杯中尝出的还有花果香气。

岗位热度指数:★★★★

职业:咖啡豆烘焙师

地点:华漕镇圣唐咖啡生产车间

人物:圣唐咖啡咖啡豆烘焙师余宝明

采访当日气温:38℃(室内35℃)


《2025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在全国咖啡版图中,上海以9115家咖啡馆数量持续领跑。咖啡,已经成为上海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海是咖啡的主力消费市场,每一天,当一杯杯带着独特香气的咖啡送到顾客手中的同时,也有一袋袋风味各异的咖啡豆被产出送往各处。


坐落于闵行区华漕镇王泥浜村里的“圣唐咖啡”就是其中之一。圣唐咖啡的烘焙工厂自动化程度高,仓储和生产设施先进,囊括了咖啡豆烘焙、包装以及挂耳咖啡加工等各个环节,年产量预计可达5亿杯,是多家知名咖啡连锁品牌的重要供应商。

180℃高温烘焙

温度里的“风味秘密”


7月的一天,记者走进“圣唐咖啡”的咖啡豆烘焙车间,一颗颗金棕色的咖啡豆从烘豆机里“滚”出来,裹挟着缕缕热气。在烘豆机旁的,是有着多年烘焙经验的咖啡豆烘焙师余宝明。


从“种子到杯子”,咖啡豆经历生豆筛选、拼配、烘焙、色筛、包装等环节,成为走进千家万户的咖啡产品。让其风味发生变化的秘诀,就藏在烘焙过程中。这场“风味之旅”的导游,就是余宝明。


“我们的工作是先把炉子加温到180-200℃的温度后投豆,在咖啡豆脱水、一爆、二爆期,要随时关注火力及风门,”一边操作着机器,余宝明介绍起了咖啡豆烘焙的流程,虽然炉子包裹在机器里,但机器散发的热量依然让室温达到35℃以上,这样的环境对于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和帽子的他来说,无疑是闷热的。“特别是豆子倒出来冷却的时候,更是会散发大量的热气,这种感觉就和夏天在家炒菜的感觉是一样的,身上一直是湿透的。”


余宝明告诉记者,这两年,圣唐咖啡引进了全球领先的智能设备,这些设备能精确地调控热力、烘焙时间和温度,从而确保咖啡豆的烘焙过程既高效又精准。设备的更新,对烘焙师来说带来的是隔热效果更好、人工介入环节变少等变化,烘豆过程中车间的高温情况与前几年相比已有所好转,但是咖啡豆的风味很受“温度”影响,烘豆师要时刻关注火候,高温的作业环境依然难以避免。“室温也对风味有影响,我们车间正上方就有中央空调,但温度也不会设置非常低,因为温度低了,会对咖啡豆的风味也会带来影响。”


20分钟的烘焙

品质源于时间的锤炼


一锅咖啡豆的烘焙时间大概20分钟,不同的火候控制会带来不同的口感和风味。“如果喜欢酸感强烈的,可以做浅烘焙,深烘的口感更强烈……脱水期火力要大一些……”说起咖啡豆烘焙,余宝明口若悬河,他告诉记者,不仅不同风味的产品对于火候要求不同,咖啡豆烘焙的难度还在于生豆品质带来的影响,“哪怕是相同的原料制作相同的风味,生豆的品质不同,需要的火候参数都有所不同。”


“对于客户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生豆,他们肯定希望最终出品的咖啡口感是一致的。”为了做到这点,每批过来的豆子都会测定水分、密度等,余明也会在打样的机器上先进行少量烘焙,以确定火候等参数。


这份对于品质的专业追求,让余宝明在咖啡豆烘焙师这条道路上走了很远,算是“跨界”而来的他,先是师从老师傅学习,而后又不断钻研技术:从前不喝咖啡的他,学习手冲咖啡,每天品鉴、改良,考出了专业证书,还根据客户的需求创新风味……咖啡豆烘焙是一门带有不确定性的工作,但余宝明和同事用技艺让这份“不确定”成为“确定”。


许多年前,在从事咖啡豆烘焙工作之前,余宝明喝了人生中第一杯咖啡,那时他记忆中的咖啡口味有一份“新奇”,也有一份“酸苦”,如今端起一杯自己烘焙的咖啡,杯中尝出的还有花果香气。

摄 影:展翔
责任编辑: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闵行建立“企业注销监控函告”制,...

618电商狂欢节背后,那些辛勤付...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