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股份城市运营集团承担着申城几乎所有省界道口的运营管理重任,全市9个省界检疫站64个道口有90%都由隧道股份运营管理,疫情防控期间,他们就是守卫申城进出平安的第一道防线。在这场与时间的拉锯战中,城市运营的劳模先进们在“申城大门”写下了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动员父母给大家买口罩,她是收费站职工的“知心姐姐”
S32申嘉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有限公司朱枫收费站站长李瑞怎么也没想到,从12月开始,省界收费站取消、新收费系统保通、新团队交接等工作让她忙得团团转,春节前夕,原本以为终于“熬”到一个可以喘息的机会,新冠肺炎疫情却接踵而至,让这名曾获市五一劳动奖章的收费站老兵也倍感压力。
“1月22号听到疫情的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得趁早抢购一批防疫物资,不能让大家‘赤膊上阵’。”李瑞告诉记者,她先后跑了几家药店都没有买到一只口罩,一筹莫展之时突然想到自己父母家的楼下就有药店,她便赶忙打电话求助父母,让他们下楼帮忙买口罩。“说起来也挺幸运,爸妈最终帮忙买到了340只口罩。”李瑞说。
从23日开始,李瑞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防疫规定:收费岗亭每天四次消毒、每日消毒CPC通行卡、职工上下岗测体温以及在岗期间需全程戴好口罩、护目镜、手套“三件套”等等。严格的规定,是防疫的需要,更是对职工的负责。有一次,有位职工因为长时间戴口罩,耳朵被勒得生疼,回到站房就摘下了口罩放松,李瑞发现后,一方面严厉纠正,另一方面自己上网查找缓解口罩勒耳的小妙招,最终找到了用回形针制作连接扣帮助职工减轻口罩勒耳的方法。找到方法,李瑞却不急于推荐,而是先在自己身上测试,确实可行了才向职工推荐。“要求职工任何时候都要戴口罩,这不是嫌弃也不是矫情,这是真正的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大家负责。”李瑞对记者说。
除了关心职工的身体健康,她对于职工的心理健康同样上心。疫情发生后,每辆入沪的车辆都要在收费站进行检查,道口车辆排长队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候司机等得不耐烦了,就会冲收费员撒气发牢骚,有时候话说难听了,小姑娘自然委屈。”李瑞告诉记者,这时候,她就会及时换岗,对受委屈的收费员进行心理疏导。“我也是从一名普通的收费员做起来的,对于收费员的委屈和无助,我特别能感同身受。”她说。
都说肩上的责任有多大,对家人的亏欠就有多大:年初五是李瑞爸爸的生日,这么多年头一回没有一起过;“买汰烧”交给了丈夫;儿子即将面临高考也无暇顾及……李瑞坦言,这段时日对家里亏欠太多了,疫情一结束就要补回来!
四天两个“特殊节点”,他主动报名道口志愿者工作
日前,隧道股份城市运营集团召开了道口疫情防控第五批志愿出征仪式,来自城市运营各单位、各岗位的90名志愿者再度集结,至今,公司奔赴道口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志愿者已超400人次。来自城市运营集团的全国劳模张庆雄就是其中一员。四天的志愿服务,赶上了春节高速免费通行最后一天、“两无人员”劝返首日等特殊节点,已经55岁的他体验了一把“又冷又困不敢睡觉”,却直言“为了整个上海的安全,值得!”。
2月8日是春节假期收费公路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最后一天,当晚10点,返程的车流逐渐增多,张庆雄与16名同伴也开始了他们的志愿服务:坚守在枫泾道口的复检通道,引导车流、维持秩序、提示扫码。“复检的车辆有的是健康信息申报不完善,有的则是需要二次测温,刚开始还是有些忐忑,但是想到我们消毒和防护工作做得比较到位,与司乘人员对话也都保持距离,就没什么好怕了。”
2月10日,是上海复工首日,张庆雄又多了一项任务:对在沪无居所、无明确工作人员的进行劝返。上岗前,每个人都做好了“挨骂”的心理准备,也制定了一套“工作法”:遇到争吵不要激化矛盾,要压制情绪;尽量简洁地向他们解释政策;实在不行请警察过来协助……“毕竟我们也代表着上海的形象嘛!”张庆雄告诉记者,大部分被劝返的人员,告知他们相关政策后,都能互相理解、配合驶离。 但是,8个小时连续不断解释,让张庆雄“累得回到家就不想说话。”
张庆雄告诉记者,志愿者2至3小时换一次班次,换班空隙可以到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休息一会儿。可是他却喜欢抱着保温杯站在帐篷外。“收费站周围比较开阔,风很大,坐在里面,从脚冷到头皮,还不如出来喝着热水活动活动。”张庆雄说。第一天晚上,很多人都没有睡,“也不敢睡,怕睡着了感冒。”他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