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疫一月有余,钱文昊始终身处“火线”。
“急性牙痛不能等,急需用药不能停,治病救人不能按下‘暂停键’。”在徐汇区牙防所的接诊大厅里,他果敢从容,指挥若定。
这份“笃定”,不仅是全所医务人员战胜疫情信心的“压舱石”,也让广大牙病患者既宽心又暖心。
“我是党员,理应到最危险的地方去。”17年前的非典疫情中他主动申请支援前线,如今依然冲锋在前,“自己经历过才知道,心态好、防护到位就无需过于担心。病情不等人!”
值守一线缓解百姓病痛
口罩压紧鼻梁,耳绳系紧,防护服穿完后要仔细检查,确保没有缝隙……疫情之初,徐牙防第一个穿上防护服进行治疗操作的,正是钱文昊。
尽管不是抗击疫情第一线,但是由于口腔诊疗的特殊性,医师必然会与潜在的感染危险“零距离接触”——患者产生的大量口腔分泌物进入空气中, 尤其在治疗台周围会造成严重污染。部分治疗器械在患者口内工作时,会产生大量混合着唾液的飞沫,形成的气溶胶极有可能携带各种细菌、病毒,加之诊疗环境相对封闭,空气不易流通,此时气溶胶很有可能具有传染性,风险非常高。
诊疗的风险,钱文昊心里一清二楚。他也知道,即使是在疫情时期,仍有不少患者为牙病所苦,有的甚至严重到无法进食、无法入睡。现在提倡自我隔离、减少接触,剧烈的牙痛不仅对他们的身体,乃至对心理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如何破局?为打消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顾虑,又为展示正确的隔离防护方法,“老将”钱文昊身先士卒。
疫情期间,他的首位病人因为牙痛,坐立不安异常痛苦。病人来就诊时,恰逢钱文昊在单位门口做志愿者工作。他引导患者填好情况调查表,测量体温,并仔细核实了患者近期行程轨迹,一切正常。他于是马上安排患者挂号,复测体温正常后,在充分做好医患保护的情况下开展治疗。
完成治疗后钱文昊才知道,老人之前已经去了好几家医院求诊,但包括许多三甲医院在内,口腔科都处于关闭状态。偏方也试了,止痛药也吃了,都不管用,实在没有办法才来到徐汇牙防所,没想到竟得到了妥善治疗。“再这么痛下去,要是引起发烧就麻烦了。想想就害怕。”老人连连向他道谢。
“全力做好防控工作,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此后,他坚持每周至少3天坚守临床一线,指挥各个科室开展工作,尽可能想办法缓解病人痛苦。
创新提出疫情期间诊疗方法
疫情来势汹汹,原有的诊疗秩序被打破。如何保障全所医患双方的生命健康安全?又一份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了钱文昊肩头。
在他的带领下,一张细致的“防疫网”正在徐牙防不断织就:诊室按要求严格消毒,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洁;组织有关科室对临床一线进行了隔离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医护人员防护意识;购进了防护目镜、防护服、体温计及一大批口罩、工作帽,配给一线工作人员,有效降低了医务人员的感染风险;同时,主动关注一线职工心理健康,做好心理疏导和心理按摩。
在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他以身作则,要求全体职工在“非常时期”做好科学统筹安排和个人防护工作,及时对来院患者进行口腔诊疗与疫情传播的科学知识普及,坚守岗位一线,为广大口腔急症患者解除病痛,保障市民的口腔健康。为了不破坏急诊秩序,他还将慰问品逐份分发到临床医生的案头。
不少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市里逐步迎来大量返岗复工人流,遇到牙病问题的市民也在逐渐增多。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容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很多治疗在疫情防控阶段都无法实施,另一方面老百姓的牙病问题无法妥善解决。怎么办?钱文昊又提出,在关键时期要充分利用好单位微信公众平台,向广大市民朋友科普牙病医疗知识和相关对策,提出自我处置建议。他另外还要求着重做好咨询患者的心理疏导,并及时为急症患者进行预约和治疗。双管齐下,有效缓解了疫情期间“非急症患者无法治疗,急症患者得不到治疗”的情况,获得患者朋友的一致好评。
战疫仍在继续,钱文昊依旧不下火线,他说:“无论何时,面对患者甚至直接与疫情打交道,都是医者的职责所在。我应该去做,也必须去做,这是作为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医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