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宝山区罗泾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党支部结合“四史”学习教育,用“非遗”罗泾十字挑花,为党的生日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99”纪念章。
为了制作这份特殊礼物,献礼党的生日,中心党支部书记陈小琴和“非遗”传承人、入党积极分子郑晓蓉花了不少心思,从构思、方案设计到最终完成成品,每一步都体现着匠心和创新精神。
作为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山罗泾镇的十字挑花至少有300多年的历史。当地的老人家有这种说法,过去会不会挑花是判断一个“巧媳妇”的硬指标。时移势易,“十字挑花”不再成为生活的必需,而成了一种需要保护传承的手工艺。在心灵手巧的传承人指尖,“十字挑花”作品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布衣头巾,还新增了香囊、钥匙包等现代用品。
41岁的郑晓蓉是“十字挑花”的代表性手艺传承人是陈育娥的得意门生, 作为罗泾十字挑花社团的负责人,这些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对这项手艺的创新。
这一次献礼党的生日,意义非同寻常。既要切合主题,使作品具有特殊的含义,同时也要在创新的基础上体现出“十字挑花”的特色和艺术价值。
为此,郑晓蓉和陈小琴一起深入学习“四史”教育内容,反复斟酌,经过三轮方案修改,最终确定纪念章纹样:在红色棉布上,以数字99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颗红心独立纹样,四角点缀柏枝花独立纹样。
因为作品需要纯手工制作,时间紧张,需要郑晓蓉加班加点。因此,在纹样确定后,郑晓蓉放弃休息加,利用端午小长假,紧挑制。挑花的时候,她左手拿针,右手捏住土布,顺着布势插针,从布眼里引线。挑花的线和布上的纱不能重叠在一起,而且挑花时要保证每一针始终向前,如果改变走向只能将布掉头,这样才能保证正反两面都十分平整。就这样,郑晓蓉每天精工细作挑花10个小时,终于在“七一”前夕完成50枚纪念章挑花和制作。
之后,罗泾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全体职工一起动手,将这些制作不易的非遗作品精心包装。在罗泾镇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座谈会上,这些纪念章颁发给了罗泾镇的优秀党员与基层党组织。
对郑晓蓉来说,这次制作不仅是对非遗手艺创新的又一次探索,更是一次生动的党课教育。“源于生活的非遗,传承、保护之路要走得更长久,就是要走进人心,”她说,“这次纪念章的制作,让我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以后我一定要把非遗传承之路走得更稳、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