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用30秒、60秒的时间拍出一段令人信服和感动的劳模宣传视频?日前,在《微视频的拍摄与制作》的讲座上,独立编剧、创作多个获奖短视频作品的李培炎老师给在场的职工们上了一堂干货满满的实战操作课。这一课程作为“中国梦劳动美——决胜小康奋斗有我”2020年上海职工文化网络大赛的一项内容之一,意在提高职工对于短视频、微视频的制作和剪辑能力。
记者了解到,“中国梦劳动美——决胜小康奋斗有我”2020年上海职工文化网络大赛“城市之美”展示“小康生活”微视频评选单元已经收到微视频作品1889件。为了让职工切实了解活动要求,进一步提升微视频拍摄与剪辑技能,赛事主办方邀请到李培炎老师作专题讲座,李曾编剧的作品《I can eat》曾获新西兰48小时微电影大赛一等奖;《回不来了》获上海市禁毒微电影大赛一等奖;《相濡以殁》获得上视文产微电影展最佳影片。
李在当天的培训课堂上表示,在当下短视频兴起,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把劳模宣传、工匠宣传放入短视频这个概念中,很多职工都向他讨教过。李培炎说道:“区别于传统的新闻纪录片,短视频中的劳模要突出案例和画面的生动性,30秒的时间里,是可以表现出这位劳模的故事和他的人格美丽的。”
在现场李培炎播放了一段炼钢厂工人的短视频,短短30秒,通过不同的景别,工人们的口述、配乐的使用以及旁白的加入,短小而精干的内容获得了超过百万的点赞数。李培炎总结道:“这则短视频里,我们注意到几点非常重要的要素,使用多景别、展现工作场景中的细节、通过简短的采访和问答带出人物、通过旁白和音乐升华主题。”他认为,虽然这些要素总结起来看似简单,但实际拍摄过程中,需要提前制定脚本,和被采访人物充分地沟通以及后期熟练的剪辑。这三者缺一不可,李培炎在当天的培训中表示,其实短视频的制作难度不高,拼的是好的创意和真实感人的人物故事。“我认为,很多劳模身上的故事,都有着不俗的闪光点,需要我们拍摄者去用心捕捉。”李培炎如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