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丨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模黄宝妹:走遍青山人未老,夕阳余晖新奉献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20-12-22 19:00

摘要: 从始至终,黄宝妹都确信:“干一行,爱一行,勤勤恳恳一辈子。”

黄宝妹曾是原上海市国棉十七厂的纺织工人、工会副主席。她是1953年纺织工业部首届18位全国劳动模范之一,先后7次被评为上海市、纺织工业部和全国劳动模范,作为基层纺织女工代表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如今89岁的黄宝妹依然精力旺盛,她会在直播平台上和年轻一代讲课,平时也会去学校、社区、企业给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在杨浦区长阳路的家中,黄宝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她来说,这颇为传奇的一生有太多可以讲述,从始至终,她都确信:“干一行,爱一行,勤勤恳恳一辈子。”

从童工到劳模体验时代风云激荡

黄宝妹的老家在浦东祝桥,当时家贫,作为老大,12岁时的黄宝妹就跟随母亲贩盐卖。每天下午去东海滩,挑一担20多斤的盐回家。第二天鸡叫头便起床,挑上盐再跑上8、9公里路,到高庙卖盐。当时,黄宝妹听说日资的纱厂招人后就想去试试。虚岁13岁,黄宝妹就成了童工,进入原上海国棉十七厂的前身——日资的裕丰纱厂。“我记得很清楚,报名是年初四,第二天就正式上班了。我被分配到细纱车间,一天工作12个小时,白班从早晨6点到晚上6点,夜班从晚上6点到次日早晨6点,一个星期倒一次班。”那时的交通远没现在这么方便,如果是清晨6点上班,黄宝妹3点就要从家里出发了,5点半到厂里,一工作就是十余个小时。“那个时候,工头是大家口中的‘拿摩温’,是直接压榨我们的一批人。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管了厂子,但‘拿摩温’制度根本没有改变,大家还是很苦,被他们欺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黄宝妹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振奋和舒畅,不但“拿摩温”没有了,工作时间和强度也下降了不少。她每天走进车间,脑子里就盘算着怎么才能减少断头,少出“皮辊花”。“皮辊花”又叫“白花”,是指粗纱进行细纺时,由于纱线断头而卷绕在皮辊或绒辊上的棉纤维。“少出一两皮辊花,就可以多纺一两棉纱。”全厂细纱车间的挡车女工中,就数黄宝妹的皮辊花出得最少,浪费最少。她纺的二十三支纱只有0.3%的皮辊花,位居全厂前列。

爱动脑筋的黄宝妹还探索出一套“单线巡回,双面照顾,不走回头路”的先进操作法,扩大看台能力,每个人从看400锭扩大到800锭,节约了车间三分之一的人力,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因为技术上有一手,工作表现突出,黄宝妹成了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模。这一年是1953年,黄宝妹22岁,“最开始是小组先推选,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最后能评上全国劳模。”

参演同名电影被建议“弃工从影”

很多人知道黄宝妹,是因为谢晋在1958年拍摄的同名电影《黄宝妹》,这是一部反映当时纺织女工职业状态的半纪录片式电影。

黄宝妹回忆称,当时拍的第一个镜头,足足拍了八遍,“很普通的镜头,就是我在擦窗,需要走过去,然后开始干活。但镜头一转,我连路都不会走了。”黄宝妹其实心里知道,越是“卡”得多,胶片浪费得越厉害。而导演谢晋也看出了她的紧张,在第八遍之后,谢晋停下了机器,拍了拍黄宝妹说,没事,咱们先吃饭吧。谢导和蔼可亲,耐心开导她,黄宝妹对镜头也慢慢习惯了起来,电影最终顺利拍完。电影公映后,黄宝妹的演技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其至有人还建议她“弃工从影”。当时,这部电影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片在北京放映,周恩来总理请电影主要演员吃饭,黄宝妹说,“我就和周总理坐在一起,当时文化部有人向周总理提议,说我演得好,可以让我改行拍片。”但黄宝妹觉得自己始终是一名纺织工人,属于纺织厂,应该继续为厂里作出贡献。

50年过后,在2010年,被誉为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的贾樟柯拍摄了《海上传奇》,他采访了88位上海近现代重要事件的亲历者。最后,贾樟柯选用了其中的18位,通过他们的讲述编织起上海风云变幻的历史,18人中就有纺织女工黄宝妹。贾樟柯眼中的黄宝妹,是50年代上海的缩影。影片亮相戛纳电影节,50多年后,黄宝妹再次成为世界眼里的中国形象代表。

身心永不退休被总书记委以重任

黄宝妹13岁进厂工作,在纺织一线兢兢业业整整42年,1986年退休后仍热心于“劳模之家”事业和社区工作,为大家办实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她常说,“工作可以退休,党员身份可没有退休,思想上不能退休。”

1991年,黄宝妹在上海市劳模协会的帮助下,牵头成立了上海英豪科技实业公司,担任董事长、总经理,把赢利部分拿出来帮助有困难的老劳模,人们都亲切地称该公司为“劳模公司”,公司一直经营到2006年,黄宝妹觉得自己年龄大了,管理公司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如此,黄宝妹依然没有完全停下脚步。无论在纺织系统,还是在居住的社区,黄宝妹的“爱管闲事”都是出了名的。一名支内劳模家中动迁,分房方案不合理,却投告无门,黄宝妹得知后,冒着38摄氏度的高温赶到动迁办进行调解;困难劳模生病卧床,她年年前去探望,在这位劳模去世之前,口中最念叨的就是“黄宝妹”的名字;她还和里弄干部走进看守所,与吸毒人员交流谈心。

2019年11月2日,黄宝妹在杨浦滨江“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总书记称她是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多向年轻人讲一讲,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总书记是这样要求的,黄宝妹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她是上海市“百老讲师团”成员、杨浦区“金色夕阳”老干部正能量工作室成员。当杨浦区委老干部局创办“老杨树宣讲汇”宣讲平台时,黄宝妹应邀来到哔哩哔哩直播间,在这个汇集各种年龄段观众的直播网站上,她以《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从工业杨浦到创新杨浦》为题,为现场和网络观众进行了一次生动宣讲。

责任编辑:李成溪,李轶捷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疫路上有你同心守“沪”,上海金融...

满格信号提升核酸检测登记效率,劳...

把家“搬”进居委会,24小时枕戈...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