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故事丨上海工匠、海派中药炮制传承人王平:传承创新海派中药炮制,匠心守护百姓用药安全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裴龙翔 发布时间:2021-03-21 11:52

摘要: 深耕行业数十载,王平曾获上海工匠、市劳模等荣誉,被誉为海派中药炮制传承人。

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办公室里,浓浓的中草药味四处弥漫,满目的药材标本和文字资料。看似平平无奇,实则从制订每一个中药的SOP、质量标准到改进生产设备、工艺,形成一项项发明;从企业生产质量负责人到成为上海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编写组的成员;从企业传承导师到上海中医药大学的实训教师,王平在这里完成了他的每一个角色转换。


传承师古不泥古、创新发展不离宗,和中药材打交道近四十年,王平始终醉心于这项国粹,并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药材炮制工艺和标准现代化不断探索前行。深耕行业数十载,取得1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专利,并发表4篇论文,王平曾获上海工匠、市劳模等荣誉,被誉为海派中药炮制传承人。


创新技术,致力中药饮片新工艺参数化


故事要从王平第一次从接触中药材、饮片加工讲起。中药炮制工艺传承千年,虽然知道其机理,但不能用参数表示,加之质量检测手段较贫乏,极易造成中药饮片质量不稳定。


“旁人都觉得传统技艺已经十分完善,我却坚持越传统的越易创新。”王平坚持传承不畏难,继承不泥古,从最常用的黄芪、丹参、北沙参等十几个品种进行中药饮片传统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从品种分析研究的方案、工艺流程设计等都亲力亲为。再组织质量、生产人员现场操作试验,摸索该些中药最佳的软润时间、炒制温度、干燥温度,通过炮制小试和中试实验,收集、积累传统中药炮制数据。


事不避难者进。最终在不影响炮制机理的前提下,对传统产品炮制工艺优化,使生产的每一工序都能用具体的参数来实现,质量标准用该品种的指标成分含量来控制质量,有力确保了产品质量稳定、均一、安全有效。


研判标准,确保新规高质量实施


炮制工艺初步稳定,又一个难题摆在了大家面前。2015年中药材、中药饮片将执行新版《中国药典》,然而上海中药行业内中药饮片标准是执行《药典》还是《炮规》,业内争议不断。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从业多年,这句话始终牢牢烙印在王平的脑海之中。面对莫衷一是的局面,王平独辟蹊径,从生产炮制工艺上入手分析,认为中药饮片品种的炮制工艺《药典》与《炮规》一致的,炮制工艺、质量标准应按《药典》执行,对炮制工艺不一致的,其应保持上海地方特色按《炮规》执行,相关建议经专家讨论后得到了支持。


于是,他又快马加鞭地组织公司人员将企业生产的所有品种对照《药典》、《炮规》,尤其是一些炮制工艺比较接近的品种,具体确定应执行哪个标准。大家把周末和晚上的时间都利用了起来,经过60多个日夜的奋战,王平主持完成了对428个中药品种修订了工艺规程、原药材饮片质量标准和质量标准操作程序,有力确保了12月1日新标准准时执行。


守正创新,不懈传承中药国粹精华


“中药的知识与工艺浩如烟海,学得越多钻得越深,越感到自身力量的单薄。”王平坦言,中药历经千年,如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他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于是这些年里,他的身影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年轻人之中。在企业里他组织科研团队,取得完成了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型)科研项目;在上海中药行业协会及市药材公司开展的“名师育高徒,匠心铸传承”活动,他主动带教了企业3名技术人员;2019年7月上药集团成立“王平中药饮片炮制生产创新工作室”,如今他正带领着工作室成员,承担国家药典会委托组织的《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华东区第一批30多个品种的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相关内容的研究与制定工作。


在企业之外,王平的努力同样不曾止步。他与复旦大学合作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常用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项目,对牛蒡子、龙胆、丹参等3品种建立质量标准;2016年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聘为传统技能导师,定期为大学生授课;参与并完成了国家发改委、中医药管理局《天麻等6种中药饮片标准化建设》项目中炮制工艺内容,建立了炮制生产示范车间。


责任编辑:庄从周,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热浪中的坚守 |24小时随时待命...

《侬好!追梦人》聚焦劳模职工

市第三社会福利院职工创新照护举措...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