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裔式娟:劳动织就斑斓一生

来源:劳动观察 发布时间:2021-03-26 15:27

摘要: 裔式娟仍然精神矍铄笑容满面,她的腰背也依旧挺直,正如她周身所散发的老一辈劳动模范的坚韧与刚毅气质一般,极富感染力。

走进位于上海武宁路上一小区裔式娟老人的家,朴素的布置陈设看似与普通人家并无两样,只有卧室床头一幅被挂起的“敬业楷模——赠裔式娟”的书法格外引人注目,似乎在悄悄“诉说”这家主人的不同:她 8 次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称号;她曾先后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和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的荣誉;她历任上海第二棉纺织细纱车间生产组组长、厂党总支副书记,曾任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


尽管已过鲐背之年,头发花白甚至口齿也因为身体原因变得不再清晰,可裔式娟仍然精神矍铄笑容满面,她的腰背也依旧挺直,正如她周身所散发的老一辈劳动模范的坚韧与刚毅气质一般,极富感染力。


那些沉甸甸的荣誉与抬头,对现如今的裔式娟来讲,早已是过去式了,可回顾这位老劳模一生,她凭借自己的辛勤劳动,用汗水在平凡的纺织女工岗位上“织就”了不平凡的一生。随着裔式娟缓缓翻开她珍藏的旧相册,记者的思绪也仿佛同她一起穿越回了从前……



灰色回忆:她也曾是一名饱经磨难的“养成工”


“那时候真的苦,旧社会我只读过一年的书,从家里出来前基本都是在务农。”裔式娟还记得 1947 年刚刚从江苏来上海,借住亲戚家“草棚子”里的情景:“与在农村比,已经算幸福的了。”然而即便是她口中的“幸福”,可经常还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因为亲戚家也很困难,裔式娟必须自立根生,可没有文化又没有技能,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能做什么?只有到资本家的纺织厂里做最苦最累的“养成工”一条出路。


聊起这段“养成工”的经历,裔式娟口中满满都是苦涩滋味,甚至眼里也似乎蒙上了一层灰:破旧的纺织机器、昏暗的煤油灯光、身边叫嚣着甚至追打他们的包工头……裔式娟说:“解放前的纺织女工是最苦的,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日工做到两头黑,夜工做到两头亮’。”工作环境极差,厂里根本没有通风设备,像裔式娟一样的养成工每天 12 个小时就“密闭”在棉尘飞扬的车间里;劳动强度大,养成工们一刻也不能休息,稍有怠慢工头就是劈头盖脑一顿打骂。“最可恨是打骂之外,工头每天下班时还要对我们进行搜身,真的一点人权都没有啊。”说到此裔式娟的语气也变得气愤起来。


当时的纺织厂没有食堂,喝口水也成问题,裔式娟回忆吃口咸菜就泡饭已经是最奢侈的事了,可往往这泡饭吃下去早已是馊掉的味道。有次裔式娟直接饿得昏了过去,工友们把她抬到边上稍微喂了点水,她醒来后又继续赶工,就是害怕工头责罚。


金色年代:新社会的“暖阳”照在了纺织女工身上


尽管旧时代纺织女工的生活极尽苦难,但裔式娟并未就此离开工厂离开上海。“可能是从小在农村劳动惯了,咬紧牙关就觉得自己可以挺过去。”裔式娟说,正当她以为自己的生活还将日复一日继续灰暗下去时,新中国的曙光却悄悄地洒在了她和像她一样的纺织女工身上,给她们带来了希望。


“我还记得解放后,党代表第一次找我‘谈心’的情景,他们告诉我,不要觉得自己命苦,妇女应该获得解放,要搬掉压在我们头上的‘四座大山’,还和我们聊民主改革。”裔式娟激动万分地说:“尽管我当时不全了解他们说的意思,但我感受到一束光照到自己身上,第一次有温暖的感觉,党代表看得起我,甚至比妈妈对我更好,连我们最深恶痛绝的搜身都取消了。”


自从纺织厂划归国有,食堂可以热饭,喝水也不再是难题,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裔式娟的生产热情更是空前高涨:“共产党为人民谋福利,我们应该用劳动回报党。”而让裔式娟感受到温暖的不仅仅是被理解与被尊重:“解放后,我们纺织女工甚至有了学习的机会!”生产积极、干劲十足的裔式娟脱颖而出,成为上海工人政治学校的第一批学员。作为建国初期,上海全集中培养工人积极分子、发展工人党员的专门的政治学校,裔式娟在这里完成了“锻造升华”。解放初期,正值“郝建秀工作法”在上海推广,裔式娟也是学习得最早、最认真的人,她不仅在厂内带头推广,工作上当好“领头羊”,还担任起了兄弟厂的“小先生”,被厂内的职工群众推选为生产小组长。而这时,一个念头更在她心中萌芽:“我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红旗飘扬:劳动模范就应成为职工们的榜样


1952 年,裔式娟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给了她温暖与希望,她也将自己对党的热爱和忠诚,全部倾注到劳动生产中。在裔式娟耐心细致的“传、帮、带”下,她的小组成为上海市学习“郝建秀工作法”的模范小组,1953年,这个小组被正式命名为“全国纺织工业模范小组”。在连环画《不断跃进的裔式娟小组》里有这么一句形容:“从 1953 年开始,‘裔式娟小组’的产量,像一只离了弦的箭,一个劲往上升,月月超额完成计划。”


1953 年至 1976 年,裔式娟先后 8 次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了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称号。与此同时,裔式娟小组也从 1952 年全组技术好的工人只有三四个,历经 3 年时间,达到个个都是“纺织能手”的水平。不仅如此,全组 32 名工人中还诞生了行业劳动模范 1 人,市先进生产者 4 人,13 人入了团,7 人入党……“裔式娟小组”这面全国工业战线上的红旗,更好地在神州大地飘扬,这背后,带动小组不断刷新成绩的,正是裔式娟这个标杆与榜样。回忆起成群结队来她们小组学习经验的人群,裔式娟依旧感到自豪万分,而让她更难忘的,是峥嵘岁月里,小组 30 余人吃住一起红红火火拼搏的生产景象。


“裔式娟小组”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21 支纬纱,车速从 285 转加快到 400 转,千锭小时产量从 30 多公斤提高到 45 公斤以上;32支纱,车速从 250 转加快到 310 转,千锭小时产量从 16 公斤提高到 21.5 公斤,并且棉纱标准品率全部达到 100%……小组还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人人关心集体、个个比学赶帮的好风气,保持了 30 多年的模范集体称号。


1978 年,裔式娟开始担任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 ( 兼退休职工管委会主任 ) 的职务,从纺织厂走出来的她曾说:“纺织姐妹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倒是能做一件事,凡是退休的,我都能安排好。”她这么说着,更这么做到了。在裔式娟的努力与推动下,女职工劳动保护、职工食堂、托儿所等相关领域问题,都得到了妥善处理和解决。


裔式娟曾说:“我是纺织工人,历经了新旧社会两个时代。解放后,咱们工人的地位从根本上提高了。我们有强烈的翻身感,工作干劲特别大,一心想为国家多纺一些纱、多织一些布。”而她从一个普通的纺织女工到全国劳模的人生之路,也是用劳动将梦想“织成”现实的最好写照。



责任编辑:李轶捷,李成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疫路上有你同心守“沪”,上海金融...

满格信号提升核酸检测登记效率,劳...

把家“搬”进居委会,24小时枕戈...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