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打工人朋友 | 只为城市更美好的明天,徐汇滨江建设者夫妻的工地故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梁嘉蕾 发布时间:2022-02-11 11:00

摘要: 为了徐汇滨江的建设,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背井离乡,乐观地坚守在城市奋斗。

来沪打工四年了,徐汇龙华滨江的建筑工人孙霞和王小立有些思念家乡河南驻马店,也怀念过去养猪的日子。但是,为了徐汇滨江的建设,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背井离乡,乐观地坚守在城市奋斗。


打工四年扎根工地


记者见到孙霞时,她正在徐汇滨江建设者之家领取新春春联,今年留在上海过年的她打算回去把春联贴在宿舍里。


由于当天不用去工地,长发披肩、穿着米黄色大衣的孙霞在一群身着工装的工友中十分显眼。和她聊上两句,只是问问春节的打算、来上海有多少年,她却突然红了眼眶,眼泪流了下来。“你来采访,我感觉心里暖暖的,老想流泪那种感觉,打工的人在外面有人问两句,感觉很幸福。”也许是采访时临近春节,让她有些想家。


说到想听听这些年的经历,孙霞把她的丈夫王小立也叫了过来。两人都已年过五十,这是他们在异乡漂泊的第四年。


“之前家里养了十几头母猪,下猪崽,育肥猪,再卖猪。”说到养猪,原本沉默、腼腆的王小立打开了话匣子,说上两句又低下了头,“后面不行了,碰上猪瘟,死了不少猪。”


前些年,原本在老家河南驻马店正阳县养猪的王小立夫妇因市场行情下落决定外出打工,他们先后在安徽芜湖、四川成都打过零工,最终在2019年跟着孙霞的弟弟来到了徐汇滨江,在这里的工地扎根。


夫妻二人做的都是通风项目,“地下室、车库的排风排烟,商场里头开的暖风,这种就是通风。”王小立干吊桩,将做好的成品铁皮风管放到升降车上,用吊筋吊起来,工作很费体力。孙霞则负责稍微轻松些的工作,“我就是上螺丝,管子口不都有穿好螺丝的地方吗,把它打在一起,再上小螺丝,把半成品做成成品,他们好吊桩。”


每天早上六点半上班,下午四点半下班,工地上的体力活让他俩有些疲惫。被问到累不累,他们摆摆手说还好,想了想孙霞又补充两句,“比养猪累,养猪现在都机械化了,干通风还是挺累的。”


工余生活多姿多彩


吃住都在工地上,生活圈子看着小,却被孙霞过出了多姿多彩的模样。下了班洗洗衣服、刷刷短视频,和周围的老乡聊聊天,夏天时还会来到建设者之家看电影、下下棋,业余生活有滋有味。


“我们周围的都是老乡,好多是跟着我弟弟出来干的,我弟媳也在这儿,关系可好可亲了,买个西瓜也会分着吃。”在丈夫亲人的陪伴下,孙霞在这里的生活其实并不孤单。


孙霞还喜欢拍短视频,点开她的个人主页,有去工地路上的随性自拍,也有记录给91岁父亲庆生的团圆瞬间,还有用上特效与工友亲人的合拍。一段视频加上滤镜,配上喜庆欢快的音乐就是孙霞的作品,她的拍摄技术并不出彩,镜头还有些抖,但生活的细枝末节,她在上海打拼的日日夜夜,都在这个账号里闪闪发光。她拿出手机给记者,“你看,这是工地边上开的花,好漂亮的。”


有些自拍的浏览量还不少,能收获70多个赞,孙霞有些不好意思,“这都是美颜的,不美颜丑得很,我就陶醉在美颜里。”


想家,也想女儿


采访间隙,孙霞总是突然眼角涌现泪花,一边说着“没事儿没事儿”,一边擦眼泪,“我跟你说话我老想着自己的孩子,我大女儿让我去她家里过年,她说来嘛,一大家子人多热闹啊。我没有去……”


大女儿嫁到了苏州,年近三十,正怀着二胎。小女儿大专刚毕业,正在苏州找工作。即使经常视频通话,夫妻两人依然十分想念女儿。挂念着女儿又总怕给女儿添麻烦,孙霞叹了口气,“现在年轻人养家不容易……”


当记者问两口子以后有什么打算时,王小立叹了口气,“真的在城市干不动了,我们就回去养猪……”


责任编辑:陈恒杨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抗疫一线伉俪:守护上海,我们在一...

满格信号提升核酸检测登记效率,劳...

环卫“大白”冲在抗疫一线,医废清...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