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备受瞩目。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这其中,沪上的劳模(先进工作者)代表委员们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建有用之言、献务实之策,展现新时代上海劳模风采,来看看他们都发出了哪些“好声音”。
柴闪闪:规范外包类灵活用工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柴闪闪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邮区中心邮件接发员。从邮件转运员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当柴闪闪有机会发声时,他最不忘的就是劳动者这个群体。今年两会期间,柴闪闪带来了两份建议,一份是关于规范外包灵活用工,一份是关于继续教育方面的外语课程必考制度改革。
在调研中,柴闪闪发现了新问题——不少灵活就业者因为外包、分包、转包等复杂的用工关系,难免落入劳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真空”地带。例如,一些公司采用了异地承揽业务的模式,给从业者缴纳异地社保,但是在实际工作地,他们无法享受这个城市带来的福利待遇,例如保障性住房、随迁子女教育等。
为此,他建议健全劳务外包法规。针对经营外包业务类的公司,提高其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审查要求,分类从严完善外包类人力资源公司的企业行政许可。同时,畅通外包人员维权渠道。建议加大属地工会及行业工会的建立和覆盖力度,及时吸收外包工、派遣工及灵活就业劳动者入会。“借助行业工会力量,劳动者可以就休息休假、职业培训、报酬福利、劳动保护等内容与用工方进行集体协商,从而更好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由于跨省劳务外包形式的存在,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虽在上海工作,却在外地缴纳社保金,因而无法享受上海当地的保障政策。他建议,相关部门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加大监察执法力度,特别是要加强社保属地化缴纳的落实,引导发包单位自觉维护外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另一个建议中,柴闪闪关注到劳动者身上的一个变化:许多大城市的福利保障与文化程度挂钩,进城务工人员需要达到一定学历门槛才能落户、申请公租房、让子女入学,而继续教育中的英语考试是一个“门槛”。
柴闪闪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务工者即使考过了英语,在实际工作中也用不上。他建议,不如用一些实用性强的科目代替英语,让更多的农民工打破与城市“半融合”的困境。正如柴闪闪所言:最大的期待就是这些进城务工的兄弟姐妹,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相匹配的报酬、应有的社会保障,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
吕红兵:推动共同富裕,夯实法律体系建设
两天前,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上海市劳模吕红兵喜获“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他是20位获此殊荣中唯一的在沪全国政协委员。向来“高产”的吕红兵委员今年继续带来“加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法律体系建设”等8份内容翔实的提案。
吕红兵认为,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须加强法制建设,加快形成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为此,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相关法律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
吕红兵提出,我国已出台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应进一步强化与细化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应贯彻落实工会法,并适时制定工资集体协商与最低工资相关法规,夯实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的法律基础。同时,还应健全科技创新人才权益分配制度。落实专利法、民法典、科学技术进步法相关规定,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各类创新人才充分享有和享受科技创新成果相对应的权益分配所得。
与此同时,吕红兵表示,还应进一步强化与二次分配相关的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体涉及完善税收法律制度、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立法。
在完善税收制度方面,应进一步降低个人所得税率,适时依法开征房地产税、遗产税和赠与税,并针对我国有关税收优惠规定繁多、对象各异等问题,出台统一的税收优惠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强调:“围绕公共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住房保障、公共文化体育、优抚安置、残疾人服务等领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
吕红兵表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社会保障的内涵已被丰富与拓展。他建议尽快制定住房保障基本法、公共卫生基本法、公共教育基本法、公共文化基本法、公共法律服务基本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目前,我国只有一个《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办法》,法律上层级显然不高,实施随意性明显过大。吕红兵提出,应制定“转移支付法”,明确转移支付的目的、原则、方式、资金用途,提升转移支付的规范性、效率化。
朱国萍:继续关注智能时代“一老一小”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萍聚工作室党支部书记,百姓家长里短的“小事”是朱国萍最关心的“大事”。这次两会期间,她继续关注“一老一小”的问题。
朱国萍建议加强为老服务的资源投入。她说,当前,城市社区养老资源与老人养老需求有效对接已有进步,但仍不同程度存在为老服务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各部门协同发力,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促进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资源在社区和家庭得到有效配置。”对此,她提出加强区域内资源整合力度,鼓励辖区内商业主体、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进行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模式和发展机制,在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小区开发的同时,将为老服务提前规划考虑在内,打造“养老驿站”、社区“嵌入式”小而美的微型养老综合服务体等设施。
同时,建议加强数字技术资源的投入,融合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通过医养结合的智慧养老设备,如智能水表、智能健康检测、智能防跌倒等设备,为老人提供贴身、便捷、“聪明”的陪护。
朱国萍还建议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打造梯次均衡、结构合理、技能熟练的养老服务护理队伍。
另一方面,朱国萍也关注受疫情影响的青少年身心健康。“我调研排摸发现,疫情对这一代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如,长期居家生活,无法进行线下社交活动,过分依赖电子媒介获取疫情信息,过分沉迷于网络视频或是网络游戏,影响学习,影响睡眠,甚至产生抑郁、恐慌等消极情绪,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朱国萍指出,“后疫情”时代,要关注这一代青少年,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她建议建立政府、专家、机构、学校和家庭“五位一体”的关怀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以专家为引领,以社会专业机构为辅助,以家庭亲子教养为支持的“五位一体”心理援助体系。
辛丽丽:演出场所空间开设“无障碍专区”
作为申城文艺界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带着新的思考奔赴北京,交上了她的履职答卷。今年,关注残障人士的权益保护以及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议题之一,辛丽丽也将目光聚焦到了怎样满足残疾人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上。
自2011年担任上海芭蕾舞团团长,多年来,辛丽丽带领上芭一路前行,培养了范晓枫、吴虎生、戚冰雪等十多位国际芭蕾舞大赛的金奖获得者,同时树立起属于上芭独有的海派芭蕾特色。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忙碌的辛丽丽从未忘记自己的职责。从用芭蕾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到复合型、创新型文艺人才的培养,再到让互联网更好地为艺术创作和演出赋能,近年来,她带着自己对文艺的思考一次次奔赴北京建言献策。
辛丽丽告诉记者,今年她与另外两位政协委员——上海市文联主席奚美娟和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王苏,联名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在演出场所为残疾人开设“无障碍专区”,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先行试点,通过建设更多的无障碍设施,容纳一定数量的残疾人观摩戏剧或者电影。
三位委员联名提议,最大限度开发剧场以及影剧院的局部空间,合理筹划无障碍模式的引入。同时联合艺术高校形成语言类人才引进和解说词配音、口说影像、手语翻译等工种的导入。创建全国乃至国际具有引领性的无障碍剧+影观摩的精细化模式,使“残健同融”的建设步伐,迈得更加扎实和稳健。
辛丽丽表示,“文艺作品终究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残障人士也有精神需求,我希望让更多残疾人也能够走进剧场享受美,感受芭蕾艺术的魅力。”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辛丽丽坦言,疫情当前,尽管演出无法“走出去”,但上芭从未停止修炼内功的步伐。今年,除了海派芭蕾演出季,上海芭蕾舞团还将在反复打磨精品、创排优秀新作、培养复合型人才上持续发力,用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多层次的文化服务展示海派芭蕾的魅力,也推动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汤亮:为高校学生实习制度立法,促进就业
第五次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全国劳模、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这一次又把百姓的哪些呼声带去了会场?采访中,汤亮告诉记者,他将聚焦医疗改革、外卖餐饮业的督查、大学生就业渠道不通畅等问题,提出一些有深度、有温度的建议。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就业渠道不通畅问题,汤亮颇有想法:“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076万人,大学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不仅如此,我也常听到用工单位的抱怨,说如今大学生动手能力差。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一群体的就业难问题呢?”汤亮认为,全国人大要为高校学生实习制度立法,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他举例说,欧美日等国普遍实行的“实习生制度”值得借鉴。如,按照德国的法律,企业每年都要向政府交纳职业培训基金,然后国家把这笔资金重新分配给愿意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英国则根据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来减免教育税。企业、学校、学生都能从中受益:企业可以借此发现和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员工,学生可以借此发现自己真正的潜力和兴趣所在,学校则因为向社会输送优质实用型人才,能收获更多的社会好评。
汤亮指出:“我国高校学生实习制度滞后缺位,大学生在入职前的实习阶段,往往流于形式,而用人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既无义务,也无动力,积极性普遍不高。因此,我建议由全国人大制定《高校学生实习制度促进法》,与现有法律衔接,进一步补充、完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将高校学生实习制度纳入法治轨道,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实习权益的保障。”
他同时建议,将高校毕业生实习制度纳入高校的发展规划。要明确各级政府的相关职责,为高校学生实习提供体制、机制和资源的保障。各地也可以结合地方特点,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精神,相应制定地方性法规,使高校学生实习制度具有长效发展机制。
据记者了解,目前这个建议经过上海代表团审议,已经作为上海团的议案,递交给了全国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