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轮疫情袭来,杨浦区广大环卫工人走上街头、走进小区,依旧每天起早贪黑,做好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救急”清运班
小区封闭管理,但居民的生活仍在继续。安全快速地清运小区内垃圾特别是涉疫垃圾,成为了居民关心的焦点之一。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海鼎保洁分公司原本负责业务部外勤工作的职工蒋栋梁,从3月底被借调到人手紧缺的清运班“救急”后,便再也没有回过家。
蒋栋梁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以来,他每日凌晨5时就要赶赴班组,开始点名、抗原测试、发放防护服等准备工作;早上7时前准时完成对沿街垃圾箱房、压缩站设施设备等情况的检查;中午前还要完成干湿垃圾车清运点位对接。匆忙吃完午饭后,下午他就要穿上闷热难耐的防护服,以“边消杀、边清运”的方式,参与专项垃圾清运工作,以减少垃圾在小区和街面的滞留时间。一天工作忙完,蒋栋梁回到办公室已是深夜,此时,他还要再认真记录好当日台账,等躺上放置在办公室的行军床,时间往往已是第二天凌晨。
为保障清运工作“不停歇”,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驾驶员倪柳彬也主动请缨加入专项垃圾收运应急队伍,对封控区域实施“点对点”清运作业模式,确保每天“作战”任务有序有效落实,缓解了日常垃圾清运的压力。
公厕里的“大白”
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海昕保洁分公司辖区内的凤城三村在此轮疫情期间,施行了多日的闭环管理。但该小区属于老旧小区,部分居民楼内没有独立的卫生设施。为保障居民正常生活,经过协商沟通后,小区公厕正常开放。
公厕正常开放,就需要保洁员对其打扫维护,可小区是封控小区,一旦进入公厕就意味着这段时间的衣食住行都要在公厕内解决。此时,该公厕的保洁员李春巧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里的“逆行者”。
李春巧一共驻守了公厕5天4夜。在这期间,她每天都需要穿戴好全套防护装备,做好公厕卫生清洁工作,并增加公厕消毒频次,认真记录公厕管理台账。按照作业规范,来一位客人,她就要进行一次消毒打扫,工作量也因此大为增加。高峰时期,她的口罩和面罩里布满了水汽。
晚上下班后,李春巧在第三卫生间的狭小空间里,凑合着度过了终生难忘的4晚。“疫情期间,总得有人守在岗位上。公司还有小区居委、居民给我送来了许多物资,晚上还有班组的姐妹陪我视频聊天,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感觉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李春巧说。
轻伤不下火线
全国劳模沈美兰,是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海杰保洁分公司清道班考核员。上海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前往杨浦区的一处集中隔离点担任“大白”志愿者。
在三周的工作中,沈美兰承担起接待隔离人员、测量体温、协助医务人员做核酸等工作。“拿着一把扫帚扫了20多年地,突然改变了工作内容,刚开始还有点不适应。”沈美兰说,自己算是集中隔离点中的“老大姐”,学习消化起各项工作的要领,特别是容不得分毫差错的防疫要求,总归没有年轻人那么迅速。但她一直在花心思学习、全身心投入,最终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
完成任务后,沈美兰按原计划退出志愿者工作开始隔离。在隔离中,她突然患上了带状疱疹,疼痛伴随了她整个隔离期。在隔离即将结束时,她接到了通知,由于隔离点人手不够,希望她能重返志愿者岗位。她顾不上带状疱疹刚初愈,二话没说在隔离结束就返回岗位,继续到集中隔离点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工会关爱不缺位
据了解,杨浦区绿化市容行业工会严格落实市总工会、杨浦区总工会相关政策,将杨浦区总工会下拨的疫情防控专项资金用于采购牛奶、点心等生活物资,并将这些物资及时发放到2300余名奋战在一线的杨浦环卫职工手中。与此同时,区绿化市容行业工会及上海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工会积极做好职工的关心关爱工作,多方协调解决职工及其家庭遇到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