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清晨,著名表演艺术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秦怡逝世,终年100岁。走过百年风雨,如今归去,秦怡留给几代观众的记忆会永远留存下去。88岁米寿时,秦怡的好友,著名诗人白桦为其创作了一首诗《顶着百年风雨,您从容走来》。
这首诗,秦怡特别喜欢,她在多个场合说:“这首诗美化了我,不过把我坎坷的一生,甚至我的内心世界的样子描绘了出来。”白桦的诗歌中写道:“有时,来不及擦干自己的眼泪/您就走到水银灯下了/在别人的幸福中欢笑/在别人的困境里悲哀……星星对您说了些什么呢/一定是称赞您:好稳健的步履啊/顶着百年风雨,您从容走来/依然让人惊呼:您还是那样美丽……”
永远在为中国电影奉献
她为《神女》赋予“声彩”
关于秦怡百岁的电影芳华人生,很多观众都了然于心。但一些她为中国电影孜孜不倦的付出却较少见诸报端和网络。在2010年,上海举办了一次无声电影展,中国影史长河中的默片经典如《神女》、《桃花泣血记》、《野玫瑰》等被秦怡老师重新赋予了“声彩”。
上影集团的严峻在受访时告诉记者,秦怡老师一辈子都在为中国电影奉献,很多事情就是靠她个人在促成和推动。2010年时,已经88岁的秦怡萌发了一个念头,她想为中国影史上那些经典的默片,用一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秦怡老师当时从美国回来,在美国有一个无声电影展,为那些经典的默片现场配乐,秦怡老师非常触动,她觉得我们自己也可以办。”回到上海,秦怡就到处张罗起来,88岁的她选片源,挑场地,邀请专业的演奏乐团。严峻印象很深,“她当时年纪已经这么大了,为这个影展她就像一个年轻的策展人,充满了活力。”
秦怡当时受访时说,自己还想为中国电影做一些事情,“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看到沙漠中的一幢房屋,面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音乐越来越急,雨声越来越大,乐队的配音好极了,像极了,节奏不差一秒。”秦怡说,最后云散雨收的时候,她整个人跟着放松下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心里想,原来‘无声电影’是这么好看的。”
而另一个让秦怡下定决心做“无声电影展”的原因则让人感慨不已。2010年,是秦怡的丈夫,著名电影人金焰诞辰100周年。秦怡当时说,“金焰和阮玲玉都是从无声片起家的,今年又刚好是他们诞辰100周年的日子,我觉得在国内举办一个‘无声电影展’,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94岁上高原吃冰碴盒饭
谈表演时两眼放着光
2015年的时候,已经94岁的秦怡踏上青藏高原,拍摄了一部让她圆梦的电影《青海湖畔》。在当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秦怡接受记者采访时打趣地说:“我已经有80多年的工龄了,整个团队都蛮照顾我的,我们一起克服了不少的困难。”
《青海湖畔》拍摄的是气象工作者的奋斗故事,秦怡表示,她此前去青海实地考察,“在那里了解到一些艰苦状态下工作的气象工作者的事迹,我很受感动。当时建造青藏铁路成立了11个专门小组,气象组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需要解决冻土难题。在8000米海拔的高原,人烟稀至,别说是室外测量工作,后勤工作也是很难进行的。那里的人每天只能吃罐头,而且是黄瓜、酱菜等一些很差的罐头”。
(2017年,《青海湖畔》上映时,秦怡侃侃而谈。)
记者了解到,在高原拍摄,剧组的条件十分艰苦。主演之一的佟瑞欣透露,在高原上,他们吃的盒饭每次打开都盖着一层冰碴。但秦怡老师与所有其他演员一样,都吃这样的盒饭,一点都不搞特殊。值得一提的是,秦怡在从高原回来后的第3天,她的一条腿就不能动弹,走路会被自己绊着,去医院一查,原来是腔梗,在家中养了将近4个月。
而在2017年,影片终于能够上映时,秦怡再次谈及了自己的表演,她面对记者侃侃而谈,眼里放着光。“当时我演一个60多岁的气象工作者,年龄差了好多,我没有怎么化妆,就戴了一个黑发头套,连我脸上的皱纹也和人物的差不多。演员演员,就是要演嘛”。对于如何把握这个颇有“技术含量”的女工程师角色,秦怡很有自信:“我一站在那儿,大家都说我像。”
走过百年光影之路
如今她从容归去
去年,上影集团为秦怡老师过了百岁的生日,生日会现场,秦怡老师不断地诉说着感谢。在病房里,秦怡老师依然优雅、谦虚,善待每一位来访者。很多秦怡老师身边的人士都感慨,她是个有求必应的老人,“身体情况好的时候,日程排得很满很满,各种要求,在我们看来甚至有些无礼。但秦怡老师都会笑笑说,没事,人家一片好心,就让我写点东西而已嘛。”
著名诗人白桦曾为其写过一首诗《顶着百年风雨您从容走来》,其中的几句是如此描述的,“有时,来不及亲吻襁褓中的儿女,您就走上幽深的舞台了;在那座三堵墙的神圣殿堂中,挥洒着熊熊烈焰般的激情。璀璨银幕和繁华舞台上的悲欢,都已经成了感人至深的故事;在街谈巷议中广为流传,最后都积淀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
秦怡说:“我的一生很乱,经历很坎坷,但白桦把我的一生融入在了短短的小诗里,甚至在这首诗里概括到了我内心世界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