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社区卫生中心就医保障组王必莲:电话少了,阳性病人少了,熟悉的上海正慢慢回来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成溪 发布时间:2022-05-31 18:04

摘要: 打进来的电话少了,我能抽身做别的工作,说明我们两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有了希望,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随着本轮上海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打进电话的患者明显少了很多,但还是没什么时间休息,血压还是有点高。”王必莲原本是杨浦区五角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家庭医生,三月初,刚成为医务科科长的她还没来得及熟悉新的工作内容,便投身防疫一线,负责疫情防控期间居民的就医保障工作。起初,封控的只是一个小区,后来,整个街道都处于静态管理之中。“最忙的时候基本是这边还没挂断那边就已经打进来了,多的时候一天差不多上千个电话打过来。”


“没时间睡觉,血压一直往上飙,吃两种药都降不下来”


最初,负责就医保障联络工作的只有王必莲一个人,随着上海开启全域静态管理,就医保障压力随之而来,除了王必莲,又来了四名医生一起处理居民的就医诉求。值班室里,电话无时无刻不在响:“咨询就医工作量太大了,我们每个人基本都是24小时在线的状态,她们在前面接电话,我在后面对接转运信息。”王必莲说,有病人打电话过来,她们首先会通过沟通,研判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再根据人员性质和确诊患者的家庭情况安排转运时间和合适的就医医院。


在转运过程中,也有很多细节要注意。王必莲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她随时都要盯着工作手机,几乎没有时间休息,血压也前所未有的飙升,吃了两种药都没能降下来。“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下午或晚上接到转运通知,即使是下班回家后,也是要打开电脑盯着整个转运流程的。”



“有很多问题都很难解决,但是必须要去做”


面对整个街道的居民,就医保障组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有时候居民因为焦虑或者害怕,经常会把病情说得比较重,考虑到当前情况下医疗资源有限,加之去医院就医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一般会先核实确认。”王必莲说,有些病人可以通过用药恢复的她们就给出相关建议,有些要去医院就诊的她们也会即刻上报安排。


在接到的各类求助电话中,每当遇到一些比较紧急的情况,都会让王必莲精神紧张。有一次,王必莲接到一位一直在电话里哭泣的阿姨来电,她便一边安抚阿姨情绪,一边询问情况,得知阿姨的老伴儿已经八十多岁,且瘫痪在床,还确诊了阳性,阿姨各处联系送医都无果。王必莲听后立马加了阿姨的微信并跟她视频通话查看老人的情况,了解到情况比较严重后,王必莲立马联系医政科,想办法为老人加床,差不多两个小时,老人就被送至市东医院救治,住院一个多星期,老人的情况明显好转,阿姨后来还专门发信息给王必莲表示了感谢。


“除了接电话,每天还要打出去很多电话”


安抚病人、对接医院、与居委沟通……王必莲每天不仅要接很多电话,也要打出去很多电话。


“有段时间,需要转运的阳性病人比较多,但床位很紧张,因此有些无症状居民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王必莲说,她们很理解居民的心理,因此每次接到电话都会耐心安抚并指导患者用药,而且对于待转运的阳性病人,她们都会做好记录,每天打电话过去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让他们安心一些。


现在,随着疫情好转,阳性病人不断减少,王必莲所在的就医保障组能够安排人员轮换休息了。但是,王必莲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在其他组缺人手时,抽出空闲时间去帮忙采样、理物资、到现场转运。除此之外,她还要负责门诊、隔离点的就医、医保、培训等一些工作。“打进来的电话少了,我能抽身做别的工作,说明我们两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有了希望,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王必莲说。


通讯员:陈欣妮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员工坚守海上岗位,中石化上海海洋...

一线职工篇 | 20余次超市“折...

一线职工篇 | 徐汇青零方舱副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