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晨的码头、黄昏的岸边,是长航货运上海分公司职工孙磊眼里寻常的风景。
疫情下,航运企业和港口的疫情防控规定给船代外勤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船舶代理员的职责使命也显得更为重要,孙磊用责任心串联起船岸两线,架上公司和船舶之间沟通与关爱的桥梁,守护航运平稳。
一日奔波百公里,架起船岸沟通桥梁
早上七点出发,十点在崇明港口对接刚靠岸的船舶,下午四点赶回军工路接上第二条船,晚上挤出时间奔赴航交所办理业务,这是孙磊平凡的一个工作日。
作为一名船舶代理员,这份小众工作并不为人所知,但在船舶航运业,这一职业却尤为重要,架起了船舶与岸基沟通的桥梁。孙磊告诉记者,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在船舶靠岸前与船舶提前沟通,安排引航、靠泊、离泊等业务,“现在首先要收集整理船员基本信息,船舶规范及货物种类是什么情况。”说来简单,事实上工作中有大量的细枝末节需要处理,孙磊却谦虚地称工作“会沟通就能干”。
从船舶靠泊码头、装卸货物到最终离开,其中经历的数道程序都需要孙磊协助完成。碰上同一时间不同码头靠泊的船只,航交所、边防、码头这些地方孙磊还要兜着转,有时位置相隔天南地北,一艘船靠码头装卸两三天,孙磊的车行驶里程总要在800公里以上。这也让孙磊总结出工作经验——“干我们这一行,时间一定要安排好。”
船舶靠岸的时间无法控制,工作时间与轮船完全同步,24小时待命是孙磊工作的常态,他时常凌晨出现在码头,对于不定时的出发,孙磊习以为常并十分理解,船舶靠岸深受气候影响,“比如夏季台风冬季大雾,都会影响到船舶靠岸的时间。”
常常因为赶路吃不上饭、要能吃苦,孙磊罗列着做一名船舶代理需要的技能点,他笑笑,“还要能接受顾不上家。”记者问道这是不是这份工作对孙磊来说最困难的地方,他摇摇头,“和船舶联系不上的时候最焦虑。”长江口信号差,而船舶从长江口开到上海港只需四五个小时的时间。“一旦不能及时收集到相关信息,那时候特别特别焦虑。”孙磊做事一丝不苟,绝对的责任心也让他在船员中收获了“靠得住”的称赞。
保障船舶物资,串起沟通情谊
进入船舶代理这行已经近10年,经验丰富的孙磊感慨,“自从疫情发生后,工作的难度上去了。”船舶停靠码头,船员无接触式装卸货、全程不下船,期间所有的手续、流程都需要代理进行办理。
为了进行防疫措施,这个小伙子还需心细如发,“防疫有各种各样不一样的要求,我要告诉船长防疫相关的各种事情。”受疫情管控限制,船员禁止下地,除了给船员生活带来不便,还造成他们情绪波动,孙磊很理解,“船员很辛苦,一般外贸航线上船了就要十个月不下来。”
深知船员工作不易,他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帮点忙,在船边,一个吊桶成为了孙磊与船舶沟通的方法。修过坏了的手机、带几件夏天的短袖、证书到期了帮忙进行更换……他奔走在船岸之间,搭建起公司和船舶之间沟通与关爱的桥梁。
正值夏季高温,孙磊还会帮着船员兄弟们拿些防暑降温用品,他说“公司领导对我很照顾,夏天的降温品我总是比办公室的同事要多一点,藿香正气水、人丹这种总是备得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