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丨华山医院感染科不仅有“张爸”还有“张妈”——老队长张继明教授讲述他的抗疫故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庄从周 发布时间:2022-10-31 18:56

摘要: 在华山医院北院的重症病人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应治尽治,疫情期间的”专科化管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华山医院感染科在新冠疫情发生后,通过科学细致且生动的讲述,缔造了一篇篇十万加的科普好文。感染科的医生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张爸”张文宏,而在感染科里,还有一位“张妈”——张继明教授。张继明是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副主任,今年获得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从2020年驰援武汉到几个月前超过100天的封闭坚守,张继明是团队眼里大管家式的“队长”,负责处理协调新冠患者的各种事物。接受采访时,他表示,100多天的封闭管理中,在华山医院北院的重症病人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应治尽治,疫情期间的“专科化管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从3月初到6月底

每一天的挑战都是全新的


作为一名华山医院感染科的老兵,张继明教授有着非常丰富的救治经验。他先后参加了2003年SARS、2009年H1N1、2013年H7N9等重大传染病的救治工作。2020年他作为华山医院支援武汉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先后奋战在武昌方舱医院和同济医院光谷院区。


今年3月初,上海疫情开始汹涌起来,张继明率先在新冠定点救治医院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和华山医院宝山院区担任收治和救治工作,他担任了宝山院区定点救治医院的常务副院长,带领着各个科室的医护团队治疗遭遇重症的新冠患者。


张继明透露,宝山院区在3月12日开始收治新冠患者,短短三天里便收下了1000余位病人,“那几天几乎是不合眼的,看着救护车一辆辆停在医院门口,我们的团队争分夺秒,安排床位,消毒病床房间。”张继明表示,那是最为艰难,压力最大的一段时间,那个时候护工招不到了,很多人害怕那样的情形,纷纷打了退堂鼓。“我们最后决定,不招护工了,医生和护士一起上,大家都顶在最前面。”


张继明当时非常担心院区的消毒和通风,“通风系统当时并不完善,我很着急,好在医院给了我们硬件上最大的满足,马上给我们配备了消毒机和排气风扇,几百台放在我们的病房和走道。正是这些设备的及时启用,才更好地保护了我们的医护人员,最大程度上防止他们的被感染。”


从3月初到6月20日,宝山院区结束当时这轮疫情的救治工作,张继明感叹每一天的挑战都是全新的。“我们院区很快就开始转为收治重症病人了,轻症病人逐步转去方舱,这又给我们带来挑战和压力,可以说,每一天的挑战都是全新的。好在华山医院的这支队伍是有战斗力的,他们是身经百战的!”


80岁的老人在这里是年轻人

几乎每天开病例讨论会


在转为接受新冠重症病人后,张继明和同事们又要开始应对ICU床位面临的紧缺问题。张继明透露,在收治的重症病人中,80多岁的老人都已经算是年轻的了,他们还收治了数个百岁老人。


“这个时候的压力就全部来自重症病人了,有的新冠患者基础疾病很重,晚期肿瘤,尿毒症,我们遇到了很多。”张继明说,华山医院这个时候坚持的新冠期间“专科化管理”的模式就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们给一位心脏瓣膜上赘生物导致脑梗的病人做了手术,非常成功,还有一些严重的外伤,需要手术的,我们都能保证在当时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让他们得到最好的治疗。”在专科化的管理模式下,新冠患者不是笼统的一个概念,他们是一个个具体的病例,活生生的人。张继明教授透露,在100多天的时间里,他们几乎每一天都会开病例讨论会,有时候国家专家组也会来参加。这是对病人的交代,不能含糊对付,尤其是对那些死亡的病人,我们要搞清楚原因到底是什么,还有没有办法去救治。“ 张继明说道。


张继明从事感染科已经近30年的时间,他笑说当时是选择了没有大学生想选的感染科方向,“大家都在开玩笑说,学了感染科,结婚都困难。”张继明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往最危险压力最大的地方冲,对他来说,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就体现在每一次出诊、每一次治疗以及每一次的病例讨论中。


责任编辑:刘振思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白衣天使做客职工直播课堂,聆听“...

职工故事 | 这个医师节,他们将...

上海职工直播课堂重新开讲,听建工...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