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记者庄从周玉溪 11月23日电
2021年12月3日,中老昆万铁路全线通车运营。“中老铁路(China-Laos Railway)”,是一条连接中国云南省昆明市与老挝万象市的电气化铁路,由中国按国铁Ⅰ级标准建设,是第一个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共同运营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跨国铁路。在通车一周年之际,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了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工作重要指示暨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重要讲话精神,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的支持下,依托中老昆万铁路,举办主题为“心与心相通,一起向未来”“路连中老”研学实践活动。
记者全程报道本次研学实践活动,跟随这条铁路的建设者和来自老挝的留学生,重回站点和工地,探访这条连通中老两国铁路背后的故事。
(昆明站的中老铁路零公里标)
行驶在玉溪的山路之中,11月的云南艳阳照射在了刘顺良的侧脸上,勾勒出雕塑般的线条。“越来越近了,快到了。”刘顺良一直望着车窗外的农田和铁路桥梁。车转近一条土路,尘土飞扬,不远处的铁路大梁逐渐清晰起来。刚下车,老刘的脚步不自觉地加快,这是他和战友曾经战斗过整整四年的地方。在中老铁路通车一周年之际,刘顺良回来了,去看看仍在坚守的同事和兄弟。“你可比在工地白多了!”老同事看到刘顺良如此调侃。在中铁一局玉溪制梁场的临时工地房内,刘顺良打开了话匣子,思绪也回到了2018年……
铁路职工的“最后一舞”
主动请缨上一线
来自陕西咸阳的刘顺良,今年59岁,中老铁路是他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舞”。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舞本可不那么辛苦和劳累,但对他来说,建设中老铁路似乎是一种命运的召唤。他在2018年项目中标后便主动请缨,“我当时主动去找我们领导,我说我要上,我当时55岁了,这个项目应该就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后一个重大项目了。”
从2018年12月到2021年12月,通车前接近四年的时间里,刘顺良和儿子几乎没有回过陕西咸阳的家。其中有两个春节,刘顺良还把全家接到了工地上,家里三代人一起过年。“我的小孙子特别粘我,这次来回访,他以为我又要走很久,都不肯让我走。”刘顺良20岁便在铁路工作,参与过京秦、大秦、候西、西延、青藏、中老等10余条国家重点、难点铁路建设。
在建设青藏铁路时,他是和妻子一起上的一线,妻子是工程师,他是运输队党支部书记。当时孩子还小,无人照看。刘顺良心一狠,把孩子交给了自己的一个朋友,然后毅然上了一线。对于儿子的亏欠和对于儿子的殷切期望夹杂在一起,让老刘对他的情感颇为复杂,“又是儿子,又是我的部下,有的时候我对他只能更为严格。”刘顺良随后向记者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
如今依然有20多名中铁一局的职工坚守工地。
“工作干不好,你就下去!”
一场难忘的父子交流
刘顺良对记者说,在中铁一局,像他这样的父子兵、夫妻档其实挺多,有的全家都在中老铁路的建设工地上。不过在工地项目上,他们不讲亲情,而是按照严格的工程进度,不能有一丝怠慢。
作为当时中铁一局玉磨铁路铺架制梁项目部副经理,刘顺良要负责研和铺架基地的施工生产。那段时间里,日夜奋战是常态,工期很紧,每一天的进度都按小时计算。
有一天,刘顺良检查机械材料时发现,轨节钉联机一配件损坏,需要马上更换。第二天如果不能更换成功,工程进度就会拖慢。刘顺良的儿子刘璞劼被叫到了跟前。“配件什么时候能到?今晚能不能换成?”“恐怕有困难,得明天去昆明采购。”“不能影响进度,工期很赶。”“去了昆明也未必能马上采购到,确实有困难。我只能先试着打电话联系对方。”此时,刘顺良对着刘璞劼喊出一句狠话:“工作干不好,你就下去,换人干!”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刘顺良其实对儿子有些歉意,当时工期确实非常紧张,出了突发的情况,大家的压力更是陡然增加。“儿子是个很实在的小伙子,做事踏实得很,那一次也确实被我逼得没法儿了。”最后,采购的零件准时送达,保证了正常的生产。
中国铁路人的选择
吃苦、背井离乡和成就感
而在中铁一局玉溪制梁场的临时工地房内,中铁一局玉磨铁路铺架制梁项目部经理刘树公和刘顺良相谈甚欢。两人是肩并肩奋斗了四年的“战友”,而如今刘树公依然在基地留守,他说是因为“中老铁路后续的收尾工作以及未来云南有更多的铁路项目要开展。”
刘顺良(右二)和刘树公(右三)在基地重逢。
在两人的谈话中,记者也了解到一组数字:中老铁路国内云南玉溪至边境口岸磨憨段,线路全长508公里。(其中玉溪至西双版纳为双线,西双版纳至磨憨为单线)。而制梁项目部需要制造412孔T梁,并且把它架在桥梁之上,沿途山高谷深、地质复杂,跨越湄公河等众多水系,施工人员称其是一条“不是穿行在洞中,就是穿行在空中”的铁路。
中铁一局先后研发了6项国内有砟轨道智能铺轨首创技术,以及硫磺锚固智控电磁熬浆装置、轨道智能小平车等10余项实用技术,仅用80余天,便创造了铺轨500公里的高产纪录。
刘树公表示,这一次参与建设中老铁路,他最直观的感受便是线路长、施工单位多,安全管理压力大。这些难题在四年多的时间里被一个一个克服,并完成了诸多奇迹般的建设纪录,留下一长串的辉煌数字。
刘树公说,铁路人吃的苦,大家已经不觉得有多苦,都是生活里的一部分。他向记者表示,自己常对想要选择铁路的年轻学生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名铁路工人,那么你就是选择了吃苦,选择了背井离乡。如果你做不到这些,那你就无法成为一名出色的铁路工人。”
对此,刘顺良也非常赞同,他告诉记者,在万般辛苦背后,他所获得的成就感也是巨大的。刘顺良翻出手机中保存的一张照片,这是中老铁路首发列车的那天,刘顺良成为特邀嘉宾,手拿着邀请函。那张照片里,刘顺良的皮肤黑得多。当列车行驶在自己亲手铺设的铁轨之上,被问及感受,他想了许久,说出了两个字:平稳。
刘顺良在中老铁路首发仪式上。
(受访者供图)